夏朝(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把土地授予百姓耕种。百姓生产的粮食,大约十分之九自己食用,十分之一上交国家。百姓耕种的土地质量不同,向国家贡纳粮食的多少也不同。夏朝把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等...[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把土地授予百姓耕种。百姓生产的粮食,大约十分之九自己食用,十分之一上交国家。百姓耕种的土地质量不同,向国家贡纳粮食的多少也不同。夏朝把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等...[继续阅读]
商朝(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实行井田制,把土地划分成“井”字形的方块,周围的八块授予八家耕种,称私田,所产粮食归百姓自家食用。中间一块为公田,由八家共同耕种,所产粮食作为赋税交给国家,这就是“九一而助”的说法。...[继续阅读]
我国历史上作为国家的中央粮库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那时,国家从百姓手里征来的粮食,交由国库储藏。例如,商朝有专门储存粮食的钜桥仓库,据说商朝末代君主商纣王通过横征暴敛,在这里堆积了大量的粮食,“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继续阅读]
粮食是古代最主要的生活资料,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内容。因此,古代国家对粮食经营管理十分重视。由于古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所以当时非常重视粮食储备。人们认为,三年耕种必须积蓄起足够一年食用的余粮,九年则应积...[继续阅读]
我国在商周时代已有粮食贸易。周朝对粮食买卖已有具体的管理制度,如规定“衣服饮食不粥于市,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礼记·王制》)即直接入口的食品不准在市场出卖,五谷杂粮不成熟不准在市场出卖。“饮食不粥于...[继续阅读]
我国在奴隶社会时期,国家掌握的粮食主要用途是:1.宫廷消费及支付官吏俸禄。2.用于军国之需即军粮和外交活动。3.救济灾荒和鳏寡孤独。...[继续阅读]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春秋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与此相适应,古代的粮食经营管理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奴隶制井田制的瓦解,私有土地数量日益增加。一些封建贵族开...[继续阅读]
粮食市场情况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的发展,所以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粮食市场的管理。例如,春秋末年,越王勾践为了富国强兵,接受大夫范蠡的建议,曾实行“平粜”即平抑粮价的政策。范蠡认为,农业生产的丰歉是周期循环的...[继续阅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9年)开始,秦国就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和经营管理。商鞅认为,农业是富国强兵的本业,国家必须把劳动力的绝大多数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去。为促...[继续阅读]
秦朝时期,各地田赋粮谷主要由水路运至京城或军事要塞。这就是秦代所创行、而为历代所继承的漕运。漕船称漕舫,由两船相并,加板其上,于板上装载粮食。为开展漕运,秦王朝兴建了巨大的造船工场,开凿了连接湘江和漓江的灵渠等...[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