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佛、道的教化作用

    (一)佛教的世俗教化总的说来,隋唐时期的宁波佛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对民众的精神抚慰是其他思想体系无法替代的。这也正是佛教之社会教化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所在。为此,高僧们积极弘法,指人迷津,尤其是南禅......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一、吴越国时期的宁波教育概况

    唐乾宁三年(896)至978年,今浙江一带由钱镠家族统治,史称吴越国,前后共达80余年。这一阶段,正值北方战乱频繁,而明州因为统治者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维持了长期比较稳定的局面,甚至还有所发......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二、儒学先驱孙郃简介

    孙郃,奉化人。乾宁四年(897)登进士第,任校书郎、河南府文学。唐末,累迁为左拾遗。后来,朱温篡唐,孙郃写下了著名的《春秋无贤臣论》、《卜世论》以寄愤,又脱冠裳,服布衣,归隐四明。著有《四明郡才名志》、《孙子文纂》(40卷......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一、两宋时期的地方官学

    978年,吴越国王钱俶纳土十三州向北宋称臣,明州回归中央政府。吴越国降宋以后,浙江便成为北宋政权的辖地。北宋明州的地方行政建制沿袭唐代,实行州县二级制,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则为乡里制。州辖奉化、慈溪、象山、定海(原名望......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二、两宋科举取士的兴盛

    北宋初年,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称雄的危害,制定了以文治国、以文治军的“重文”政策。在此思想指导下,宋廷对科举制度非常感兴趣,开国诸皇帝都重视科举制度,并对此进行了诸多改革,使之更加完善。宋......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三、王安石在鄞县的教育活动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熙宁变法的倡导者。仁宗庆历七年(1047)至皇祐二年(1050),王安石在明州鄞县任知县,前后共3年。在任期间,他不仅积极督修东钱湖,还整治大地主兼并土地......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四、元代的地方官学及其科举发展概况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随着南宋政权的灭亡,元朝统一全国。次年,元政府改庆元府为庆元路。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昌国县因人口增长升为州。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奉化县亦升州,至此庆元路统辖有昌国、奉化2州和鄞县、象山、慈......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一、两宋时期书院教育发展概况

    (一)书院教育兴盛的原因1.“兴文崇儒”的文教政策为书院教育的兴盛提供了必要性宋初,朝廷用人“重文抑武”,大力倡导科举取士,文人读书积极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官学却因皇帝之好诗赋轻经学而萧条。为了解决士人读书求学的......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二、“庆历五先生”与书院教育

    “庆历五先生”是指杨适、杜醇、王致、楼郁和王说五位先生。当“宋初三先生”(指胡瑗、孙复、石介)在中原创办书院,开讲理学之时,“庆历五先生”也在明州积极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成为推动明州书院教育和学术发展的先驱性人物......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三、“甬上四先生”与书院教育

    陆九渊在槐堂、象山讲学十余载,弟子数千人。全祖望辑补的《宋元学案》称:“何其盛哉!”其在故籍门人虽能维护师门旨趣,可是在学术建树和光大门户方面则大大逊于浙东甬上诸人。故《宋元学案》说陆氏“其学脉流传,偏于浙东”......查看详细>>

标签:宁波教育史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