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战争的影响,宋朝建立的很多书院都毁于战火。不过,由于元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令江南诸路设立小学的同时,在“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①。因此,书院在...[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由于战争的影响,宋朝建立的很多书院都毁于战火。不过,由于元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令江南诸路设立小学的同时,在“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①。因此,书院在...[继续阅读]
自仁宗庆历年间起,北宋先后出现三次兴学高潮。在这兴学潮流涌动下,官办小学也随之发展起来。据现有文献推测,宁波最早的官办“小学”可能出现于庆历八年(1048)。当时,王安石任职鄞县县令,他在建县学的同时,设立“小学”。①...[继续阅读]
宋代之前的蒙学教材多以识字读本为主,之后,蒙学教材出现分类编写的现象,以满足启蒙的不同需求。宁波学者编写的蒙学教材在当时颇具代表性,著名的有北宋鄞县人汪洙所作的《神童诗》,南宋鄞县人王应麟所作的《三字经》。(一...[继续阅读]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高闶(1097—1153),字抑崇,号息斋,谥宪敏。祖籍广陵(今扬州),先祖高昶时迁居鄞县。高闶一生都以从事教育活动为主。弱冠入太学,师事杨时。建炎二年(1128),升补上舍。绍兴元年(1131),赐进士第。绍兴六年(1136),改...[继续阅读]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厚斋,自号深宁老人。祖籍河南开封,曾祖王安道于建炎初随高宗南渡,乾道年间定居于鄞县。其父王㧑是嘉定十六年(1223)的进士,曾任徽州知州,累官至实录院检讨兼崇政殿说书、...[继续阅读]
宋以来,儒者都极注重读书,他们恪守朱熹“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而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主张。但是,将朱熹的教育思想具体实施,并进一步细化的教育家却是元朝程端礼。程端礼(1271—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先生,鄞县人。幼年...[继续阅读]
《读书分年日程》是程端礼根据朱熹弟子辅汉卿所编的《朱子读书法》的而编订的,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程端礼的教育思想。下面从教育目的、教育阶段与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读书方法等三方面加以阐述。(一)论教育目的自科举推...[继续阅读]
1.府、县学的普遍设立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发布兴学令,“令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徒,讲论至道”,并规定府学设教授1人,州学设学正1人,县学设教谕1人,生员的数量是“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②。宣德元年(1426),规定增广生...[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