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人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标本为左下第二臼齿。呈灰白色,石化程度较深。齿冠保存完整,齿根仅颈部保留。牙齿磨耗较深,达3~4级,估计为一成年个体。齿冠长13毫米,宽11.7毫米,保存高5.3毫米。牙齿齿冠...[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昭通人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人类化石标本为左下第二臼齿。呈灰白色,石化程度较深。齿冠保存完整,齿根仅颈部保留。牙齿磨耗较深,达3~4级,估计为一成年个体。齿冠长13毫米,宽11.7毫米,保存高5.3毫米。牙齿齿冠...[继续阅读]
丽江人属晚期智人,与现代人十分接近,没有明显的差异。制作石器的石料有燧石、石灰石、石英石、斑石,制作石器的方法主要采用锤击法打制和修理石器。打击点散漫,半椎体不显著。刮削器加工采用正反交互混合加工修理。而石球...[继续阅读]
昆明人生活于3万~1.8万年前。属晚期智人。化石标本右上齿近似椭圆形,磨耗甚深,咬合面珐琅质完全磨损,齿质全露,磨蚀面中部较凹,故牙冠的近中面和远中面保存少许,但接触面仍清楚可见。牙根横切面为圆角三角形,颊侧比舌侧厚。...[继续阅读]
蒙自人生活于约1万年前。为晚期智人。人类化石有头骨、颌骨、牙齿及肢骨等,共10件。使用火、角制工具,制作工艺较为成熟、定型。经济以狩猎为主,采捞为辅。定居。头盖骨顶面观为卵圆形,属长颅型。眉弓粗壮,在眉间部相连呈骨...[继续阅读]
姚关人生活于全新世早期。为晚期智人。制造工具已经很成熟,工具种类增多,品种齐全,按用途和功能制造所需石器和骨器工具。能熟练地用火熟食和御寒。姚关人发现于云南施甸县姚关乡小汉庄村后万仞岗岩厦。万仞岗岩厦向阳近...[继续阅读]
目前,在云南滇池地区、洱海地区,澜沧江、龙川江和红河流域,以及滇东北、滇西北地区,已经发现了几百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下几处最有代表性。(一)滇池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呈贡、安宁、江川、禄...[继续阅读]
现已发现的贵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毕节、赫章、平坝等市县境内。(一)毕节青场河遗址青场河遗址东距毕节城47公里。青场河自东向西流。新石器均出于青场河的第二层坡地。这处坡地半边依山,半边凸于河岸形成了半...[继续阅读]
四川境内已发现众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其中许多遗址处在彝族先民活动的区域之内。(一)普格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普格县位于川西南的大凉山地区。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普格河和西洛河,两河在县城附近交汇后南流注入金沙江。普格...[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