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有贵,李成贵.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2]王立祥,王龙昌.中国旱区农业.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信乃诠,王立祥.中国北方旱区农业.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石玉林,戴景瑞.东北地区农业发...[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郑有贵,李成贵.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2]王立祥,王龙昌.中国旱区农业.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信乃诠,王立祥.中国北方旱区农业.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石玉林,戴景瑞.东北地区农业发...[继续阅读]
1.太阳能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高中国的太阳能资源除川黔地区外,其余大都相当或超过国外同纬度地区,与美国相当,略高于日本。高值和低值中心处于北纬22°~35°之间,即青藏高原高值中心,其南部光能接近世界上最丰富的撒哈拉...[继续阅读]
1.年总辐射量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大体为330~830千焦/厘米2。西部年总辐射量较高,为530~830千焦/厘米2。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均为700千焦/厘米2以上,最大值在青藏高原西南部,可超过830千焦/厘米2; 东部年总量较低,为330~600千焦/厘米...[继续阅读]
农业气候区划是在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组织完成的 《中国气候区划》将农、林、牧业作为主要考虑对象之一,采用的区划指标也与大农业有密切关系。1958年由中国农业气候区划协作组完...[继续阅读]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经历了实际测量—数理统计—生理生态模型—动力生长模拟模型的发展过程。由于实际测量作物的生物量费工费时,大面积开展测量不太现实,因此,人们主要利用数学手段间接估算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其主要的...[继续阅读]
关于我国气候资源应能实现的作物最大生产力研究众多,由于学者之间采用的参数值取舍不一,所得出的光能利用率不尽一致,且普遍偏高。表4-4所列因四位学者采用Loomis公式计算作物光合潜力的参数的差别,得出的太阳总辐射的光能利...[继续阅读]
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光温水因子制约,进行潜力分区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地区光能向植物干物质转化的能力及温度水分对光能转化的约束关系,而且可以为国家制定粮食生产的近、远期规划,并为实现该规划所需要的农业技术措...[继续阅读]
在特定的历史时段内,科学技术应能实现光温最大的生产潜力,是水分不成为制约条件的灌溉农田以及高产的作物种群、粮食的农作技术、足够的土壤肥力、有效的灾害防控能力及相应的综合生产能力。在旱区,通常视灌溉农田为光温...[继续阅读]
我国南北旱区国土辽阔,受水分制约的气候生产力虽不及光温生产力,但也足以倍过现实生产力。气候生产力是光温生产力经过水分订正后的光温水生产力,是有限水分条件下,在作物种群生产能力、农作技术、土壤肥力水平以及灾害防...[继续阅读]
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得力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条件改善,通过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耕作栽培技术改进、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及灌溉面积扩大等,我国北方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程度不等地逐渐逼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学...[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