罟棚船(也称罟棚艇)是阳江渔民常用的渔船,停泊在大澳塘、允泊环和“马大王”前面海区。罟棚船,船长13尺(4.33米),宽6.8尺(2.27米),一架帆(也有少量二架、三架),橹二支,桨三支。有风用帆,无风时用橹和桨。主要作业方式是集体多条船...[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罟棚船(也称罟棚艇)是阳江渔民常用的渔船,停泊在大澳塘、允泊环和“马大王”前面海区。罟棚船,船长13尺(4.33米),宽6.8尺(2.27米),一架帆(也有少量二架、三架),橹二支,桨三支。有风用帆,无风时用橹和桨。主要作业方式是集体多条船...[继续阅读]
采编人员在调研造船工匠过程中,特别留意渔民及造船工匠的用语,包括造船工艺用语、航行用语、渔家生活用语,这些行内用语受民俗文化影响而形成,十分流行,是非常值得系统地进行研究的。阳江人说“沉碇”“下碇”,是指船抛锚...[继续阅读]
阳江的龙舟文化可谓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阳江地区造龙舟和进行龙舟大赛,可能始于北宋。据《广东新语》有:“盖以将作大匠,从宋幼帝航海而南者也。”“番禺大洲,有宣和遗制,是曰大洲龙船。州有神曰梁太保公。”“每岁旦请举...[继续阅读]
在阳江地区,能熟练建造龙舟的以周世赏家族最为出名。周世赏师傅一家四代造船,是造船世家。祖上居住在漠阳江边下濑洲尾,祖上以造船为生。其中周世赏师傅的祖父周成喜,别号“老周康”(1882—1969),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阳江江城造...[继续阅读]
阳江地区的龙舟建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其龙首、龙尾做工精细、华丽,不同代表队的龙舟整体、龙头、龙尾色彩不同。阳江的龙舟不绘龙鳞,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龙舟大赛时,各队龙舟的长度相等,每条龙舟参赛选手人数也必须相同...[继续阅读]
阳江龙舟下水仪式过程与大船的下水仪式基本相同,不过也有一些特别之处。首先是龙舟下水前要准备很多与仪式相关的物品,如醋、柚子叶、秤砣、姜,一起放到碗里,用来洒到船上和船的周围,以驱除一些不干净的东西;用于祭拜的整...[继续阅读]
观看云层是航行中判断天气最常用的方法。看云识天气在我国古代也有,沈括《梦溪笔谈》曰:“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国自子博士李...[继续阅读]
雷电有季节性。雨天打雷,为避免遭雷击,木帆船桅杆都装有避雷针。“横雷雨大”,“竖雷雨小”,也就是说,如果闪电是水平方向打,是横雷,雨越下越大,如果雷是上下方向直打,雨不会大。有谚语云:“西北闪电,大风大雨过得快。”“未...[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