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是20世纪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年轻的、快速成长的学科。它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并不局限于研究自然系统。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有机体的生活和生存一刻也离不开环境,而人类又依靠其他生物取...[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生态学是20世纪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年轻的、快速成长的学科。它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并不局限于研究自然系统。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有机体的生活和生存一刻也离不开环境,而人类又依靠其他生物取...[继续阅读]
生态学的研究立场、分析视角和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科学中。人类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所在。生态学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将生物放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用来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诸多与人...[继续阅读]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教育生态学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学校...[继续阅读]
现代教育生态学研究在教育的不同层面展开,对区域教育生态、大中小学校教育生态、课堂生态、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生态关系、学校变革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教育的不同层面,可以被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之间存在关联,但运行...[继续阅读]
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宏观教育生态系统研究和微观课堂生态研究数量较少。像吴鼎福《教育生态学刍议》(1988),刘尔明《教育生态学论纲》(1993),刘敏《浅议对大教育的生态分析》(1996),傅先庆《略论“教育生态学...[继续阅读]
1955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 H. 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倡导建立专门学科,以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的来源。生态学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生态学关注的就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继续阅读]
生态文化学不断向新的领域扩展,不断吸收新的有利因素。文化生态学发展到现在突破了以往仅重视自然环境的文化生态观,人类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去适应环境,而是有意识地改变着环境。生态文化学研究不再仅强调环境对文化的...[继续阅读]
环境教育概念的提出较早,但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环境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一直伴随着环境保护运动和其他重大环境事件的发生。1.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早在1965年,美国的一所大学就开设了环境科学方面的课程,形...[继续阅读]
1992年《21世纪议程》是个里程碑。可持续发展理念注入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在新的时期获得更广泛的认同。环境保护从仅仅是学者、专业同仁的事业,变成了民众的意识和行动。在中国,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的环境教育逐渐发展为保护...[继续阅读]
西方生态校园研究比较注重生态技术和标准研究。关于生态教育学、环境与生态教育相关研究我们在前一章已经讨论过,现在我们看看大学生态校园研究现状。从文献发表的时间上看,对大学生态校园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