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而全面理解电子文件的内涵和外延,是对其展开科学管理的前提。理解电子文件的概念,最重要的字眼在“文件”而非 “电子”上。国际标准ISO 15489—1: 2001《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第1部分: 通则》(已被采纳为国家标准GB/T 26162. 1—...[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准确而全面理解电子文件的内涵和外延,是对其展开科学管理的前提。理解电子文件的概念,最重要的字眼在“文件”而非 “电子”上。国际标准ISO 15489—1: 2001《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第1部分: 通则》(已被采纳为国家标准GB/T 26162. 1—...[继续阅读]
(1)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电子文件第一次使用了人工不可识读的记录符号——数字代码,即人无法直接识读和理解的经过复杂编码的 “比特”。此外,数字信息在传输、存储中有时会经过压缩、加密等处理。只有通过计算机特定的程序...[继续阅读]
关于文件的构成要素,国际文件、档案管理领域有多种观点。其中被广为接受的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于1997年在《电子文件管理指南》中提出的文件三要素观,即文件由内容 (content)、结构 (structure) 和背景 (context) 三要素构...[继续阅读]
电子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割裂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电子文件生命周期 (life cycle)。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可以根据文件的功能和价值形态的变化划分为若干阶段,如现行期、半现行期、非现行期。不...[继续阅读]
按信息表现形态,电子文件可以分为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图像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数据文件和多媒体文件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文件之间的融合存储现象也越来越多,文件类型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比如...[继续阅读]
计算机文件是为操作系统所知的、已命名的、有序的字节序列,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的基本单位,如2G的电影、一份空白的.doc文档都是计算机文件的形式。计算机文件和电子文件是两个角度、两个专业领域的术语,不能将两者等...[继续阅读]
在我国文件、档案管理领域,对于文件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狭义的理解,也称为“小文件观”,即“文件”特指还在业务活动过程中的业务记录,而归档之后的文件则被称为 “档案”,这种观点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普及,甚至在有些单位,“文...[继续阅读]
(1) 电子文件是信息社会交往的基本工具人类在开展社会交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信息的传递。文件不是零碎的信息片段,而是完整的业务凭证; 不是任意剪辑的信息,而是业务过程和结果的真实记录。可以说,离开了电子文件...[继续阅读]
我国顺应信息时代证据形式的发展趋势,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更新,为电子文件法律证据地位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主要见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继续阅读]
根据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目标是维护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1) 真实性文件的真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件在形成过程中的真实,即某一份文件客观反映和真实记录了机构业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