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当开放、自由教育运动以及生计教育运动逐步将美国基础教育引向目标泛化和非学术性方向的时候,主要对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语言和数学能力进行评估的学术性向测试(SAT)和美国高校入学测试(ACT)以及其他类似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当开放、自由教育运动以及生计教育运动逐步将美国基础教育引向目标泛化和非学术性方向的时候,主要对美国高中毕业生的语言和数学能力进行评估的学术性向测试(SAT)和美国高校入学测试(ACT)以及其他类似的...[继续阅读]
诞生于20世纪初的社区学院(当时称作初级学院),在早期主要承担了为大学三年级输送合格学生的转学教育职能,但职业教育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1920年,美国初级学院协会成立后,其主要代表人物大都极力主张在保持转学教育的...[继续阅读]
战后,来自联邦政府及社会的支持为美国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全国开设研究生课程的学校已达740所,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学校达350所。1970年,全国在校研究生总数为90.28万,本科在校生...[继续阅读]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出现以后,美国中产阶级对经济不稳定、生活水平下降的状况日益感到不满,于是开始迁怒于高税收、高物价、社会福利计划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大政府”、“大规模赤字开支”等,甚至对自罗斯福政府以来所...[继续阅读]
(一)《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经济仍然处于下滑状态,而同期的日本却依靠科技的发展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据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日本共引进欧美技术约3万项,然后经过消化和...[继续阅读]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各界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公开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本科教育质量的报告。这些报告对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1984年公布的《...[继续阅读]
(一)以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改革“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学需求。然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质量的巩固和提高。80年代,美国社会和经济情况都...[继续阅读]
克林顿出生于阿肯色州霍普镇普通人家,自幼曾受过良好的教育。1962年,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克林顿前往华盛顿出席全国青少年代表大会。1964~1968年在乔治敦大学外交专业学习,曾担任大学学生会主席,获国际政治学学士学位。...[继续阅读]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1]共10章,即国家教育目标;国家教育改革的领导、标准及评价;州、地方教育的系统化改革;家长的支持;国家能力标准委员会;国际教育计划;安全的学校;关注少数族裔的公民教育;教育研究与改革;其他方面。《...[继续阅读]
为了实现上述国家教育目标,推动全国范围内连贯的、系统的教育变革,本法案从成立相关机构和拨款两个方面进行机制建设,确保立法宗旨落到实处。(一)成立相关机构1.国家教育目标咨询小组国家教育目标咨询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向总...[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