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书称“形势”,而不称“形式”,因为古人从挥运所成之点画结体,不仅看到了“形”,而且感受到笔画挥运所产生的“势”。“形”是静态的,“势”则以形的似动感把笔画的运动势、力势反映出来了。古人很重视这个“势”,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古人论书称“形势”,而不称“形式”,因为古人从挥运所成之点画结体,不仅看到了“形”,而且感受到笔画挥运所产生的“势”。“形”是静态的,“势”则以形的似动感把笔画的运动势、力势反映出来了。古人很重视这个“势”,强...[继续阅读]
卫铄(272—349)东晋女书法家,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汝阳太守李矩之妻、大书家卫恒之女,世称卫夫人,师钟繇。王羲之少时,从其学书。《笔阵图》一篇,旧题为卫夫人撰,后众说纷纭,或疑为王羲之撰,又疑为南朝人伪托,从文字...[继续阅读]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难以被认为出自王羲之手。王氏学书成家,走的是一条虽有师承,更重领会,讲求修养,而后任情恣性的道路。其切身经历使他不可能相信什么“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读之,依此法...[继续阅读]
除了我们已经讲到的卫铄、王羲之的书学思想、书法美学观外,还有一个对晋代书学起过积极作用的人物,特别是他的思想,值得一提:王廙(276—322)是王羲之的叔父,据称“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大概是一位摹仿力极强的人物,同时...[继续阅读]
羊欣(370—442)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城西南)人,官至中散大夫、新安太守、义兴太守。书法得王献之亲授,著有《采古来能书人名》一卷,是我国第一部简要的书家史传。从其对古代书家的品评中,可以窥视当时的书学思想、书法美...[继续阅读]
虞龢,南朝宋泰始年间(生卒年月不详)书家,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官中书侍郎,其所著《论书表》一卷,虽是一篇专记二王书事的文章,但它对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发展变化,对妍媚之所以出现和人们对妍媚的审美态度,作了很好的解释...[继续阅读]
南朝齐、梁间最有成就的书论家应数王僧虔。王僧虔(426—485)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侍中。所作书论颇多,现存有《书赋》、《论书》、《笔意赞》。《论书》一文反映了当时许多重要的书法美学思想观念。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继续阅读]
袁昂(461—540)南梁书画家,有《古今书评》一卷,虽是奉敕之作,却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书评。该书在美学思想上受王僧虔“神采为上”的影响,把书法形象作为艺术家个性对象化的形式来观照,把书法当做人来观照,当做自然生命来观照,讲...[继续阅读]
萧衍是南梁的建立者,书史称其精书法,可能是一个能守成而无创建之才的书家。从他评张融书时,认为无二王法,而不正视张融之书有无艺术效果就反映出来。说明到了南朝,就已出现以二王书为模式的审美思想了。其所撰《观钟繇书法...[继续阅读]
庾肩吾(487—551),南朝梁代书家,字子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其所著《书品》一卷,是书法史上第一部分等论品的文章。它将汉代至齐梁能书者123人分三等九级,一一评定,在书史上有一定意义。在品评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书学见解和书...[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