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亦用其力于禅教初门《般若》之流通,盖大乘经中最早行于中国者《般若》也。如前所述,道安每岁讲《般若》,同时竺潜亦宣扬《般若》,哀帝兴宁二年(364)应诏讲《般若》于禁中,潜之辞退剡山,诏支遁代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亦...[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慧远亦用其力于禅教初门《般若》之流通,盖大乘经中最早行于中国者《般若》也。如前所述,道安每岁讲《般若》,同时竺潜亦宣扬《般若》,哀帝兴宁二年(364)应诏讲《般若》于禁中,潜之辞退剡山,诏支遁代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亦...[继续阅读]
罗什之父鸠摩罗炎从天竺来居龟兹,受国师之待遇,娶龟兹王妹生什。什生聪明超悟,七岁与母共出家诵习《毗昙》,九岁随母渡辛头河至罽宾,遇盘头达多受《阿含》,以俊才为国王所重。十二岁携母还龟兹,进至沙勒国停一年,学《毗昙》...[继续阅读]
罗什之入寂,诸录不同,《释氏通鉴》卷三《注》云:《释教录》云什公卒时,诸记不定。《高僧传》云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此不然也。准《成实论·后记》云弘始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出讫。准此十四年末什仍未卒。又准僧肇上秦主《...[继续阅读]
罗什译经中有为禅法之一要素者:《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十卷。亦(名)《大品般若经》,祐云《新大品经》[第]三出,与《放光》等同本,或三十卷,或二十四,或二十七,弘始五年癸卯四月二十三日出,至六年四月二十三日讫。见《二秦录...[继续阅读]
《佛祖统记》卷三十七记东晋隆安五年罗什译《法华经》有误。什于后秦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即东晋隆安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始入长安,何得以此年译《法华》耶?《法华经后序》,罗什之高弟僧叡谓是岁弘始八年,岁次鹑火(406),当以此...[继续阅读]
《摩诃般若》《小品般若》《金刚般若》《大明咒经》见现存日本校订《大藏经》第五套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册,《法华经》同第九套第二册,《维摩经》同套第五册,《梵网经》同第十七套第七册,《大智度论》同第十九套第九、...[继续阅读]
《禅秘要法经》之内容,据《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七云:佛说不净观、数息法四大观,亦名白骨观,亦名九次弟想,亦名杂想观法,所说次弟境界甚详。(《大藏经》第三十五套第五册,第243页左)是以不净观为主而详述小乘禅法者。《禅法...[继续阅读]
佛陀跋陀罗乃迦维罗卫人,少随大禅师佛大先受业,以禅律驰名。会秦僧智严,求法西域,于罽宾遇佛大先于摩天陀罗精舍,受学禅法三年,要请跋陀流化东土。仍相携东向,步经三载,至交趾,浮海达青州东莱县。智严之渡西天其年月未审。...[继续阅读]
佛陀跋陀罗之禅亦属小乘。于庐山所出禅经,《达摩多罗禅经》即其一也。《出三藏记集》卷二:《禅经修行方便》二卷。一名《庾伽遮罗浮迷》,译言《修行道地》,一名《不净观经》,凡有十七品。《历代三宝纪》卷七:《达磨多罗禅...[继续阅读]
此经译时诸录无明文。《佛祖统记》卷三十七记为义熙九年,《慧远序》并跋陀之高弟《慧观序》未录其年月,殆不可信。宋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上曰:“考跋陀译经之时方在晋安义熙七八年之间。”(《大藏经》第三十一套第二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