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前乐府”,是指汉武帝“乃立乐府”之前的乐府诗,如商朝乐府、周朝乐府、秦朝乐府等①。而要了解与认识这些“前乐府”的真面目,就仍然得从汉武帝的“乃立乐府”说起。据班固《汉书·礼乐志》之载与颜师古之注,可知“...[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所谓“前乐府”,是指汉武帝“乃立乐府”之前的乐府诗,如商朝乐府、周朝乐府、秦朝乐府等①。而要了解与认识这些“前乐府”的真面目,就仍然得从汉武帝的“乃立乐府”说起。据班固《汉书·礼乐志》之载与颜师古之注,可知“...[继续阅读]
贾谊《新书》卷四《匈奴》与《史记·乐书》之所载,既然可证西汉初年确有“乐府”之存在,则秦代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也就不言而喻。因为据《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可知,汉之职官,皆从秦制。其云:“秦兼天下...[继续阅读]
“乐府编钟”、封泥“乐府丞印”“北宫乐府”残磬,以及南越于“文帝九年”由“乐府工造”的铜句鑃的先后出土,使得汉武帝“乃立乐府”说不再可信,而秦有“乐府”,即成为了确凿可信之史实。如果以此合勘杨宽《战国史》认为...[继续阅读]
上述考察表明,“乐府”的设置,在由商、周而秦、汉的历史进程中,其名称、规格等虽然发生了较大之变化,但负责管理和创制乐舞、乐歌等与音乐相关的职能,却始终没有变化。如此,则乐府诗诞生于殷商时期,也就可以论断。即是说...[继续阅读]
在《商周逸诗辑考》一书的《自序》中,我在言及《商周逸诗辑考》所表现出来的几个重要特点时,曾如是写道:“要而言之,主要有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商周两朝逸诗之完什残篇,基本上已为本书所囊括,其为与《诗经》《楚辞》相配合...[继续阅读]
现存先秦时期的乐府诗究竟有多少?这应该说是一个从来没有人关心过的学术命题。以上述对“前乐府”所作之定义,合勘拙著《商周逸诗辑考》及附录《夏朝古逸辑萃》①,可知现存或者说已知的“前乐府”(此指篇目、文辞俱存者...[继续阅读]
从音乐与诗歌的关系言,“前乐府”主要是因“歌曰”“援琴而歌”“客歌”等形式而产生,所以,“前乐府”实际上又是先秦“乐辞”的一种变通说法,而“乐辞”,由于是当时的乐官、“歌者”本人(或后人)之所记录,因而便成为了“...[继续阅读]
本章第二节根据拙著《商周逸诗辑考》的统计表明,现存而又属于乐府诗范畴的商、周逸诗(含少许夏诗与先夏诗),也即汉武帝“乃立乐府”之前的“前乐府”,共有133题168首,这一数量,恰好为《诗经》(305首)与《楚辞》(30首)总数的一半...[继续阅读]
“前乐府”批评中的“选择类批评”,主要是指对“前乐府”所进行的优与劣之选择,即优者存留,劣者淘汰。这种类型的批评,实际上是对批评者是否具有批评眼光的一种考验。而其考验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者必须精通音乐...[继续阅读]
按照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之所言,“品第”主要是指对作家作品的“一定评价”,并举出了“曹丕之于建安七子”以为例,认为其“就是在这方面开了风气的”。但综观“前乐府”之批评可知,时人与后人之于“前乐府”的品第批...[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