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东传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都堪称中国戏剧对外译介传播之首。它不仅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极其宝贵的内容,而且是载入世界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篇章。中国古典戏曲传入日本,没有西方的传教士...[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国戏剧东传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都堪称中国戏剧对外译介传播之首。它不仅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极其宝贵的内容,而且是载入世界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篇章。中国古典戏曲传入日本,没有西方的传教士...[继续阅读]
中国与俄国在地域上互为友好近邻,虽然在17世纪初两国已开始有正式的外事往来,但俄国学者对中国戏剧的翻译与汉学研究的兴起却要迟于西方其他国家,尤其是晚于英、法两国。由于俄国人懂欧洲语言的学者比懂汉语的多,他们最先...[继续阅读]
意大利是较早从事汉学研究的欧洲国家之一,它对中国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意大利的中国研究一直以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和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18世纪,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继续阅读]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亚洲是中国戏剧文化输出的重要区域之一。长期以来,一些亚洲国家的学者对中国戏剧文化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译介和研究。根据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显示,中国戏剧赴亚洲其他国家演出始于明朝初年。...[继续阅读]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也宣告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向封建复古思想的冲击,给中国戏剧舞台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增添了动力。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它引导着革命戏...[继续阅读]
19世纪中下叶,法国对中国戏剧的译介仍方兴未艾。1841年,巴赞所译的法文本《琵琶记》(LePi-Pa-KiouL’histoireduLuth)在巴黎出版。巴赞在译介和研究中国戏剧方面孜孜不倦,毕一生于一功。在所译剧本的选择上,他沿袭了伏尔泰通过戏剧文...[继续阅读]
日本对于中国戏剧的研究起步较早。日本学者早在江户时代(1603—1867)就开始关注中国戏曲,对中国戏剧的系统学术研究则始于明治时代。就中国戏剧译介和研究的成果而言,日本是中国本土之外的其他国家所不能及的。同时,日本的中...[继续阅读]
中国戏剧在美国的译介几乎与其汉学的研究同步发展。1849年,《中国丛报》(ChineseRepository)该年出版的第18期刊载了“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选译张国宾的《合汗衫》,其译文题为TheComparedTunic:ADramainFourActs(《合汗衫:四幕剧》),并对此剧...[继续阅读]
19世纪,法国的汉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翻译和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在法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戏剧研究者和翻译者。法国汉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儒莲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儒莲是法国汉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与之后的戴密微...[继续阅读]
熊式一(Shih-iHsiung,1902—1991),江西南昌人,笔名熊适逸、熊适夷等。早年,他在北京高等师范英文部求学,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此后,他任职于京、沪、赣等各高等院校,主讲中外文学和其他中英文课程。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他还...[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