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欧战爆发后,国内教育界承续以往实利主义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又受欧美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转而提倡职业教育。1917年5月,黄炎培等人于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宣言中说明中国教育之最大危机在于毕业者失业,就业者所学亦不...[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自欧战爆发后,国内教育界承续以往实利主义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又受欧美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转而提倡职业教育。1917年5月,黄炎培等人于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宣言中说明中国教育之最大危机在于毕业者失业,就业者所学亦不...[继续阅读]
民初受美国影响的另一股教育思潮,为平民主义教育思潮。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于赴参议院宣布政见时曾述及教育方针应分为二:一、普通;二、专门。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在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继续阅读]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原与清季西艺教育思想同源,[1]唯清季倡导西艺教育者多偏重科学知识与技能,而忽略其精神与方法。甲午战后,严复在其《救亡决论》中,说明科学方法从反复之试验中求得定理定律;科学态度在于去成见、饰词...[继续阅读]
鸦片战争,中国因不知敌之强而败;甲午战争,中国则因不知敌之何以强而败。鸦片战争后,国势日危,乃群议兴学,以图自强。1862年设同文馆于京师,为京师设立新式学堂的开端。当时知识分子对西学的认识仅止于器物层面,故同光年间兴...[继续阅读]
“中体西用”作为清季知识分子接受西化的公式,其界说内涵虽随着时人对西学认识的深化而有所变动,但恰是清季知识分子的共通观念,而成为创立新式学堂、订定宗旨、确立学制、颁布课程、编纂教材的思想基础。甲午战前所设的...[继续阅读]
学生的入学资格,根据《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上者及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和各省武职后裔;第二类为各省中学堂保送进京、已学成并领有文凭的学生。章程规定,京师...[继续阅读]
美国教育对中国的影响颇深,其源头有两端:一是源于1872年由清廷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二是源于美国差会的派遣,前来中国兴办教育机构的传教士。两个源头都给庚子事变之前的中国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清廷选派幼童出国,是在第一个...[继续阅读]
给中美两国间教育带来转折的,是1899年年末爆发的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期间,华北及部分城市的仇洋姿态,迫使诸多洋人南逃,一部分原居平津一带的美籍传教士也随之南迁,在八国联军入据平津之际,依附在“东南互保”的保护伞下...[继续阅读]
自庚子事变到民国肇建,美国除有计划地培植亲美的华籍人才外,在华教会也开始第一波的在华高等教育的扩张。1900年12月,美国监理会合并所属书院,在苏州成立东吴大学堂,次年招收第一届学生,并在田纳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之...[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