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说的六经或六艺,是指 《诗》、《书》、《礼》、《乐》、《春秋》 和 《易》。这些书的存在都早于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1],而且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不过孔子却是以六艺教一般人之第一人……孔子是中国...[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我们现在所说的六经或六艺,是指 《诗》、《书》、《礼》、《乐》、《春秋》 和 《易》。这些书的存在都早于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1],而且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不过孔子却是以六艺教一般人之第一人……孔子是中国...[继续阅读]
既得利益这个概念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美国曾被广泛讨论。著名经济学家索尔斯坦·维布伦的著作集其大成。他把既得利益定义为一种 “只取不予的非常权利”[8]。这个定义似乎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因为是一种 “权利”,它必定...[继续阅读]
我们知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在自然科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可重复的人工方法得出结论,这种结论适用于整体,而不仅局限于哪个单独的个案。但在社会科学中却几乎不能这样。因此,在社会科学中,我们便常常求助...[继续阅读]
[1]关于谁是六经的作者,持不同观点的两派学者之间的争论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一派认为是孔子,而另一派认为是周公。约从30年前开始,在胡适的鼓励下,一批现代学者在顾颉刚的领导下对中国古代历史进行了一番相当有分量的研究...[继续阅读]
周朝 (公元前1122—前255) 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封建制度及其附属物是它主要的特征。部分地……是为了防止帝国边境遭到攻击,[开国者] 文王的继承者武王 [公元前1122—前1115] 分封了一大批贵族去充当帝国的 “屏障”。这...[继续阅读]
由于儒生不从事生产,又总是想要做官,所以他们不断地努力劝说那些诸侯聘用他们,好让他们能够将大师的教导付诸实践以恢复不断崩坏的社会秩序。孔子自己在其本国的努力失败之后,心情惆怅地周游列国14载,不停地寻觅一位会重用...[继续阅读]
仕途奋斗过程中的这些挫折,并未使儒生们彻底失望到最终放弃他们的希望和企图。刘邦成功地征服了全中国并成为汉高祖(公元前206—前194) 不久,他与儒生之间有了另一些有趣的经历。陆生时时前说称 《诗》、《书》。高帝骂之曰...[继续阅读]
儒学最后胜利的时机终于成熟了。景帝之子武帝18岁继承帝位。他知道当时有些诸侯非常强大,而且德高望重,不会毕恭毕敬地效忠于他。而法家被认为是秦朝昙花一现的祸首,且已相当过时,只有被儒生们着力鼓吹的,在思想上讲 “忠”...[继续阅读]
如我们所指出,儒生们积极鼓吹恢复周朝初期的封建和宗法制度[38],是为了建立一个帝王能安享 “大一统”、贵贱有别和长幼有序的安定而等级森严的社会。为使这两种制度顺利运行,儒生们还鼓吹恢复在这两种制度统治下的社会里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