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滞后刺参养殖的大发展仅有几年的时间就迅速发展起来了,许多操作缺少科学的支撑,规范性不够。2.种质衰退目前,人工育苗所使用的亲参绝大部分取自养殖的刺参,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刺参遗传多样性的降低,种质出现衰退;高密...[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科研滞后刺参养殖的大发展仅有几年的时间就迅速发展起来了,许多操作缺少科学的支撑,规范性不够。2.种质衰退目前,人工育苗所使用的亲参绝大部分取自养殖的刺参,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刺参遗传多样性的降低,种质出现衰退;高密...[继续阅读]
面对刺参养殖的热潮,所有从业人员需要冷静的思考。根据刺参养殖已经取得的成果、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今后刺参健康养殖所应走的道路。笔者认为,为确保刺参养殖的健康、持续、科学发展,应该做好下述8个方面的事情:①强化...[继续阅读]
1.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Liao刺参体呈筒形、黄瓜状(图2-1),长为20~40cm,宽为3~6cm,横断面略呈四角形,体腹面平坦。管足沿腹面三带区排列成不规则的三纵带。图2-1 刺参的外形(自张群乐等,1998)产于西北太平洋浅海。2.绿刺参Stichopuschl...[继续阅读]
1.白底靴参Actinopygamauritiana(Qucy&Gaimard)白底靴参,也称“靴海参”(图2-4)。生活时长约30cm,身体后部常较粗壮。背部常为青褐色,疣的基部有白环,腹面颜色较浅。加工成品背面为黑褐色,腹面为灰白色,因此渔民称它为“白底靴参”,也称...[继续阅读]
刺参体呈筒形、黄瓜状,横断面略呈四角形,体腹面平坦。背面略隆起,具大型圆锥状肉刺,排列成4~6个不规则纵行。管足沿腹面三带区排列成不规则的三纵带。口在前端,偏于腹面。触手20个,围生于口周,具分枝和触手坛囊结构。肛门在...[继续阅读]
1.体壁与肌肉体壁的最外层为角质层,具保护作用。角质层下为表皮,表皮下为厚的结缔组织,其间有许多小型骨片。骨片形态变化多,是种鉴定的依据。刺参骨片为桌形体,幼小个体桌形塔部高,成年个体塔部变低,或退化成穿孔盘。肌肉...[继续阅读]
(1)垂直分布:刺参多栖息于水深为3~15m的浅海中。刺参的垂直分布与季节、索饵、繁殖和个体大小关系密切。繁殖季节,刺参多移向浅水区。冬、夏季节刺参一般向深水区移动,春、秋季节刺参移动至浅水区索饵。大个体或大龄参多分...[继续阅读]
刺参的栖息地一般要求潮流畅通平稳,无大量淡水注入,海藻茂盛,岩礁底或大叶藻丛生的较硬的砂泥底。在岩礁和砂泥的结合部刺参的分布量较大。在砂泥底,有贝壳或碎石的区域刺参的数量较多;对于砂泥底质,一般含泥量不超过10%。...[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