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


[别名]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金钟。
[来源]紫葳科植物凌霄的花。
[采制]夏、秋季花盛开时采摘,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多皱缩蜷曲,完整者长约5厘米。萼简长约2厘米,暗棕色,萼齿先端不等5裂,萼筒基部至萼片齿尖有5条明显的纵棱线。花冠黄棕色,先端5裂,裂片半圆形,下部联合呈漏斗状,表面具棕红色细脉纹。雄蕊4,着生于花冠上,二强,花药个字形,花柱1个。气微香、味微苦而略酸。
[化学成分]含芹菜素、B-谷甾醇等。
[性味]性寒,味甘、酸。
[功效]行血祛瘀,凉血祛风。
[主治]经闭,症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实用验方]
1、治瘀血阻滞,月经闭止,发热腹胀:凌霄花9克,赤芍15克,丹皮9克,红花6克,桃仁9克,当归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治久病疟母,肝脾肿大:凌霄花9克,蟅虫9克,鳖甲10克,大黄10克,红花6克,桃仁9克,当归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治血热风盛的周身痒症:可单用凌霄花9克,水煎服;或用散剂酒调服;或凌霄花9克,生地30克,赤芍10克,归尾9克,白藓皮10克,荆芥9克,防风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治皮肤湿癣:凌霄花9克,雄黄9克,白矾9克,黄连10克,羊蹄根10克,天南星10克。研细末,用水调匀外擦患处,每日3次。
[用量用法]内服3-10克,水煎;或研细末外用。
[文献参考]
1、《神农本草》:“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
2、《滇南本草》:“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
3、《本草纲目》:“凌霄花及根,……手足厥阴经药也,能去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证也。”
摘自成都恩威集团
更多同类【健康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