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形容进展极快。
成语出处:
《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文献:《庄子》和《史记》。在《庄子·秋水》中,庄子用一日千里来形容骏马的速度,强调其奔跑之快。而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人在壮年时期的旺盛精力和迅速的行动力。
引申意义:
除了字面意思外,一日千里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比喻事物进展得非常迅速,或者人的才能、事业等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进步。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在于强调速度之快和进展之顺利。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具体的物理运动,如车辆、飞机等的快速行驶,还可以用来形容抽象概念的发展,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增长等。
近义词:
日新月异、突飞猛进、风驰电掣等,这些成语都表示事物发展迅速或进步巨大。
反义词:
停滞不前、蜗牛爬行、老牛破车等,这些词语或成语则表示进展缓慢或无进展。
成语辨析:
在使用一日千里时,需要注意其强调的是速度和进展的迅速性,而不是过程的轻松性或结果的完美性。此外,一日千里通常用于正面语境,表示事物的积极发展,而不适用于描述负面或消极的情况。
文化内涵与智慧:
一日千里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速度和效率的重视。在古代,骏马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因此一日千里被用来形容马的速度之快,进而被引申为形容事物发展的迅速和人的才能的出众。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提醒人们要抓住时机,以高效的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从而实现目标。同时,它也警示人们不要因为追求速度而忽略了事物的质量和过程的合理性。
成语故事:
相传,西周初年,有个非常善于驾驭烈马的人,名叫造父,任何剽悍的马只要到了他手里,马上就会变得出奇的驯服。这种高超的技术使造父声名远扬。
当时的天子周穆王是个风流天子,即位时虽然已经五十岁了,还经常喜欢乘马车到各地游玩。他听说造父驾马技术出众,就特地派人把他找来,对他非常宠幸。
都城镐京东面有座夸父山,附近的桃林塞是个产马的好地方,造父先后从这儿为穆王物色到八匹好马。穆王得到这些骏马,非常高兴,分别给它们起了名字,统称八骏。他让造父把八匹骏马都配备在一辆马车上,准备到遥远的西方去游历。
一个晴朗的日子,穆王把朝政交给几个亲信大臣,只带了几个贴身侍卫,坐上由造父驾驶的马车,向西方进发。造父从容不迫地驾着马车行了一程后,猛一松缰绳,口中一声轻呼,那八匹骏马便撒开四蹄欢快地跑起来。只见两旁的景物飞快地向后退去,卫士们被远远抛在后面。穆王见此情景,不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们一直跑啊跑,穿过高山荒漠,最后来到了昆仑山下的西王母国。西王母国建立在一片绿洲之中,皇宫金碧辉煌,处处鸟语花香,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年轻美貌的女王西王母热情接待了穆王,亲自为他接风洗尘,穆王也送给她许多珍贵礼物,表示答谢。第二天,西王母又陪穆王游览国内名胜,穆王沉浸在欢乐中。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穆王几乎已经忘了他远在东方的领土。造父见此情景,焦虑万分,多次劝穆王回国,穆王却始终不肯。
一天傍晚,穆王与西王母正在纳凉闲坐,突然,造父带着一个满头大汗的武士送来一封密封文书。原来,东方的徐堰王知道天子久离镐京,便乘机起兵造反。穆王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他立即命造父备车,当即启程东归。
造父知道时间刻不容缓,他见穆王依依不舍地望着西王母,生怕他变卦,就举起鞭子猛力一抽,八骏顿时撒蹄飞奔。造父施展全身的本领,一日千里地向东飞奔,终于只用三天三夜赶回了镐京。
回京后,穆王调兵遣将,亲率精锐部队与徐堰王决战。徐堰王见天子已经回京,又亲自来战,不由心神大乱,被打得落花流水,徐堰王也死于乱军之中。徐国从此灭亡。
后来,人们便用“一日千里”这个成语来形容进步或发展极其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