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一发千钧
成语故事

一发千钧11.jpg

解释:

        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的文献和历史背景有关。《汉书·枚乘传》中的描述,用一缕细线悬挂千钧重物,形象地表达了形势的极端危险。而唐代韩愈在他的书信中,进一步用“一发引千钧”来形容危机的紧迫性,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引申意义:

        除了直接描述物理上的悬挂重物外,“一发千钧”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形势的危急、任务的艰巨或责任的重大。它强调在关键时刻,一点小小的变化或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情况非常危急或任务极其艰巨,就像一根头发悬挂着千钧重物一样,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

近义词: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岌岌可危等,都表示形势非常危急。

反义词:

        安然无恙、稳如泰山、高枕无忧等,表示情况安全稳定,没有危险。

辨析:

        “一发千钧”和“千钧一发”意思相近,都形容形势极端危急。但在使用上,“一发千钧”更强调形势的紧迫性和危险性,而“千钧一发”则更多地用来形容事情到了极其危急的关头。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危机管理的深刻认识。它告诫人们,在关键时刻要保持冷静和清醒,因为一点点的疏忽或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在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种对于危机和责任的深刻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发千钧1.jpg

成语故事:

        枚乘是西汉时的辞赋家。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分封了很多同姓诸侯王,他的侄子刘濞被封在吴地为吴王。
        汉高祖死后,汉景帝即位,重用主张削弱藩王势力的晁错。吴王刘濞联合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阴谋发动叛乱。
        这时,枚乘正在刘濞手下担任郎中之职。他得知刘濞预谋叛乱的消息后,就写了一篇《谏吴王书》,劝谏刘濞不要发动叛乱,以免自取灭亡。
        在《谏吴王书》中,枚乘对吴王进行劝阻。由于当时吴王的反叛计划还没公开,枚乘只能用比喻的方法暗示吴王。他写道:
        “现在的形势十分危急。就像在一根很细的头发丝上悬挂着千钧(一钧为30斤,千钧为3万斤)的重物一样,真是太危险了。如今,国家处于存亡的紧急关头,如果您能听从忠臣的劝谏,那么国家幸甚。”
        然而,刘濞一意孤行,不久就发动了叛乱。枚乘见刘濞不听自己的劝谏,便投奔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那儿去,接着又写了一篇《再谏吴王书》,但刘濞仍然不听。
        汉景帝得知吴楚七国发生叛乱,派大将周亚夫率军平叛,很快将叛乱平息。七个诸侯王全都被杀或自杀。
        后来,“一发千钧”这一成语,用来比喻极其危险或形势十分危急。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