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一字千金
成语故事

一字千金11.jpg

解释:

        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出处:

        这个成语源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段话描述的是吕不韦为了编撰《吕氏春秋》而悬赏千金,请人修改书中的文字,如果有人能够改动一个字,就会得到一千金的奖赏。

引申意义:

        后来,“一字千金”不再局限于文字修改,而是引申为形容文章或言辞的极其珍贵,每一个字都有极高的价值。它也常用来称赞文学或书法作品的高质量。

比喻意义:

        比喻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价值极高。

近义词:

        一字千钧、字字珠玑、金口玉言

反义词:

        一文不值、狗屁不通

辨析:

        “一字千金”与“字字珠玑”意义相近,但“一字千金”更侧重于强调文字的价值和珍贵性,而“字字珠玑”则更侧重于形容文字优美、精致。

文化内涵与智慧:

        1. 精益求精: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于精益求精的态度。吕不韦为了编撰一部高质量的著作,不惜悬赏千金来请人修改,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2. 文字的珍贵:在古代,文字是记录和传承知识、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人们对于文字的要求极高,认为好的文字能够传世、启迪后人。“一字千金”正是体现了古人对于文字的珍视和敬畏。3. 智慧的价值:这个成语也隐含着智慧的价值。能够写出精妙文章或言辞的人,往往具有深厚的学识和过人的智慧。他们的作品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启迪思想、增长智慧。因此,“一字千金”也是对智慧的赞美和尊重。

一字千金3.jpg

成语故事:


        战国末年的时候,卫国濮阳(今属河南)有个人名叫吕不韦,他年轻时就走南闯北行商贩货。由于他聪明能干,生财有道,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商人。
        有一年,吕不韦去赵国都城邯郸经商,认识了在那儿当人质的秦王孙子楚。子楚当时背井离乡,一直郁郁寡欢。在吕不韦的帮助下,他只身逃回秦国。
        后来,子楚被立为太子,又继承了秦孝文王的君位,史称庄襄公。为了报答吕不韦的救命之恩,他任命吕不韦做了丞相,并封为文信侯。
当时,东方诸国执掌大权的皇族,为了笼络人才,巩固自己的地位,纷纷广招人才。其中,以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最为著名,他们手下的宾客都在3000人以上。
        秦国是当时国力最强盛的国家,其他国家难望其项背。吕不韦虽不是秦国的皇族,但他身为丞相,声名显赫,当然不甘落后。他用比别人更为优厚的待遇接纳宾客,很快也达到了3000人。
        在吕不韦的门客中,有不少是各国著名学者的门人,他们都有着渊博的知识,才华横溢。吕不韦常常听他们探讨学问,渐渐产生了一个念头,想依靠他们的力量写出一部前所未有的巨著,使自己流芳后世。
        于是,他从宾客中挑选了几十位才华出众的学者,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毫无保留地写出来,最后由他亲自修改审定,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6卷,20多万字,并取名《吕氏春秋》。这部书糅合了儒家、道家及其他各家的思想学说,令吕不韦非常得意。他下令把《吕氏春秋》张贴在京城城门上,公开宣布:“如果有谁能增加或减少一个字,就赏赐给他1000两黄金。”
        人们见他这样狂傲,都前来观看。但过了一个月,还没有人敢出来指摘他的缺点。吕不韦更加得意,下令把《吕氏春秋》抄了几百部,在全国传布。不多久,他的名声也传遍了天下。
        后来,人们用“一字千金”这个成语,来称誉文辞极其精妙。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