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一笔勾销
成语故事

一笔勾销11.jpg

解释: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也常用来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等全部否定。

出处: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抹摋而去。”

来源与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古代的记账方式。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毛笔在账本上记录各种交易或事项。当某一笔交易或事项被认定为无效或需要取消时,人们就会用一笔将其勾掉,表示该事项不再存在或不再有效。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引申为比喻意义,即用来表示彻底取消或否定某事物。

比喻意义:

        除了其字面意义外,“一笔勾销”还具有比喻意义。它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债务或某种关系被一次性地、彻底地解决或取消。有时也用来形容某人轻率地否定自己的过去、成绩或优点。

近义词:

        一笔抹煞、一概而论、一了百了。

反义词:

        分门别类、谨小慎微、念念不忘。

辨析:

        “一笔勾销”与“一笔抹煞”意思相近,都表示对某事物的全面否定。但“一笔勾销”更侧重于表示取消或解决某种关系或债务,而“一笔抹煞”则更侧重于对某事物的全面否定或忽视。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决断和果断。在古代,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关系,而“一笔勾销”则是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表示对某事物的彻底决断。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在做决定时要慎重考虑,避免轻率地否定或取消某事物。在现代社会中,“一笔勾销”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智慧。它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有决断力,能够果断地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同时,也要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情绪而轻率地否定或取消某事物,要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网打尽1.jpg

成语故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他小时候家中很穷,两岁时就死了父亲;接着,他母亲改嫁到长山县朱家,他便跟着母亲来到了朱家。
        范仲淹小时候就很有志气,长大后,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便辞别母亲,外出求学。他日以继夜地勤奋苦读。冬天感到非常疲倦时,就用凉水洗脸;吃的东西不够,就喝粥充饥度日。经过刻苦学习,他在大中祥符(宋真宗年号)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右司谏、吏部员外郎、知州、枢密副使等职。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他和同时任命的韩琦和富弼等一起,进行了一场以改善吏治为中心的改革,历史称为“庆历新政”。
        他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地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去,撤掉他们的职务。空出的职位,则从下一级能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
        富弼平时十分尊重范仲淹,对待他像自己的长辈一样。他见范仲淹对这些不称职的官员这么毫不留情,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了!”
        范仲淹听了,回答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哭好得多吧!”
        于是,他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全部罢免了。
        但是,由于新政触犯了当时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推行不到一年便夭折了,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也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一笔勾销”这一成语,后来用以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