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人人自危
成语故事

人人自危11.jpg

成语解释:

        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成语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恐见诛于上。”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许多严酷的法令。到了秦二世时,统治更为残暴,他随意杀害大臣,导致朝廷中的官员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担心自己会被无端杀害。这种氛围下,人们普遍感到自己处境危险,从而形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

引申意义:

        除了字面上的意思,这个成语还引申为形容一个环境或组织中,人们普遍感到不安、担忧或恐惧。

比喻意义:

        比喻处境危险,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安全。

近义词:

        岌岌可危、危在旦夕、四面楚歌、朝不保夕等,这些成语都表示处境非常危险。

反义词:

        安居乐业、高枕无忧、安如磐石等,这些成语表示处境安稳,没有危险。

成语辨析:

        “人人自危”与“岌岌可危”都有处境危险的意思,但“人人自危”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感到危险,而“岌岌可危”则更多地用来形容事物或局势本身非常危险。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在暴政下人们的生存状态,也警示后人要珍惜和平、稳定的环境。它提醒人们,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应该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个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人人自危”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动荡、经济不稳定等挑战时,每个人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同时,这个成语也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挑战,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人人自危1.jpg

成语故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东南一带出巡,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和秦始皇最喜爱的小儿子胡亥。谁知走到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的时候,秦始皇忽然得了重病,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他知道自己危在旦夕,就叫赵高代他写信给大儿子扶苏,要扶苏速回都城咸阳主持丧事。
赵高写完信,想拿给秦始皇过目,谁知秦始皇已经断气,只是两眼还直瞪瞪地望着遗诏。
        秦始皇生前就很宠信赵高,视他为心腹。如今赵高见秦始皇驾崩,便心生一计,把遗诏藏起来,还窃取了秦始皇的御玺。
        赵高没有与扶苏联系,而去和胡亥密谈,要胡亥出来继位。胡亥起初还有顾虑,但经不住赵高的再三诱惑,终于同意了。
        赵高又威逼丞相李斯伪造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继承皇位。同时,他又对扶苏和大将蒙括加上罪名,逼二人自杀,从而使胡亥顺利地当上了皇帝。
        胡亥继位后,对赵高愈发宠信,升他为郎中令。赵高夺得大权后,把胡亥当玩物一样。
        一天,胡亥问赵高:“我想一辈子做皇帝,行不行?”
        赵高说:“您继位的事,您的兄弟们和大臣们都有怀疑,心怀不满。这样下去,陛下的皇位岌岌可危。”
        胡亥听了很慌张,忙问赵高该怎么办。
        阴险狡诈的赵高回答说:“必须用严刑酷法,把有罪的人都诛灭九族。把老臣都除掉,换上新的人。”
        胡亥年轻无知,但又凶残暴戾。他听从了赵高的主意,立即下令杀死了刚正不阿的大臣蒙毅(蒙括的弟弟)和自己的兄弟十二人。这还不够,还把自己的姐妹十人残酷地分尸处死,而其中受牵连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大臣们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哪天灾难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胡亥和赵高对百姓们也是横征暴敛,为所欲为。他们的苛政和专制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大起义。三年后,秦朝被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
        后来,人们就用“人人自危”这个成语,来指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有危险,不安全。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