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形容杰出的,非凡的人才。人中,即人群中;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因此,“人中之龙”意指在人群中如龙般出类拔萃、卓越非凡的人。
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来自《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现在才知道先生是人群中的龙,表示对某人的极高赞誉。
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主要是古代文人的赞誉之词,他们常常用龙来比喻人的杰出才能和崇高地位。
引申意义:
除了直接用来形容人之外,“人中之龙”还可以引申为对事物或者现象的极高赞誉,表示某物或者某现象在其领域中是出类拔萃的。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非常明确,就是将杰出的人比喻为龙,强调其出类拔萃、卓越非凡的特质。
近义词:
出类拔萃、卓越非凡、鹤立鸡群等,都表示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中超出常人,非常优秀。
反义词:
平庸之辈、泛泛之人等,表示普通、无特别之处的人。
辨析:
“人中之龙”和“出类拔萃”都有超出常人的意思,但是“人中之龙”更强调人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地位,语气更重,赞誉更高。
文化内涵与智慧: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征,具有崇高的地位。“人中之龙”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杰出人才的极高赞誉,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才能、尊重人才的价值观念。这个成语鼓励人们追求卓越,成为各自领域中的“龙”。总的来说,“人中之龙”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智慧的成语,它赞美了那些出类拔萃、卓越非凡的人才,并鼓励人们向他们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才能和地位。
成语故事:
宋纤是西晋末期人,他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人交往,后来到酒泉南山隐居,专门研究《论语》《春秋》《诗》《书》《礼》《乐》等经书。宋纤因为为人正直,有学问,先后有三千余人慕名前去拜他为师。地方官几次请他出山做官,他都没有去。
太守杨宣敬仰宋纤是个贤才,请人画了他的像挂在屋里,每次进出都要恭敬地看着画像。一次,杨宣睹像思人,写了首“颂”:
“给你做枕头的是哪块石头?供你漱口的是哪条溪流?我对你呀,身不可见,名不可求!”
太守马岌也十分仰慕宋纤的大名,为了请宋纤出山,他骑着马,出动仪仗队前呼后拥,鸣锣打鼓地来到宋纤隐居的住所,宋纤说什么也不肯开门见他。马岌在门外等了很久,只好回去,临走时叹道:“我可以听到你的大名,仰慕你的品德,但不可以见到你。我现在才知道你确实是人中之龙啊!”说完,又在石壁上刻了一首诗:
丹崖百丈,青壁万寻。
奇木蓊郁,蔚若邓林。
其人如玉,维国之琛。
室迩人遐,实劳我心。
大意是:朱红的山崖百丈高,青色的山壁耸入云,树木葱茏像夸父的手杖化作的邓林。你是国家的栋梁材,我看得见你住的房子,却看不见你,这实在让我伤心。
后来,“人中之龙”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出类拔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