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人自为战
成语故事

人自为战11.jpg

解释:

        每个人都能独立地进行战斗。意指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战斗能力,并不依赖他人,强调个体的独立作战能力。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这是韩信在背水一战前激励士兵的话,意思是将士兵置于没有退路的境地,使他们每个人都能独立作战,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

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故事,特别是楚汉相争时期的背水一战。韩信带领的汉军面对强大的敌军,选择了背水列阵,意味着没有退路,只能决一死战。这种情况下,每个士兵都知道只能依靠自己,因此都展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战斗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引申意义:

        除了字面上的军事意义外,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在困境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独立应对挑战,不依赖他人。

比喻意义:

        比喻在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下,人们能够自力更生,独立解决问题。

近义词:

        各自为战、自立更生

反义词:

        依赖他人、束手无策

辨析:

        “人自为战”与“各自为战”意思相近,但“各自为战”更强调个体之间的独立性,可能缺乏整体的协作;而“人自为战”则既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也不排除整体协作的可能性。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智慧,即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激发个体的潜能和斗志,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于个体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的重视,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人自为战1.jpg

成语故事:


        楚汉相争时期,有一次,汉将韩信带领数万军队攻打当时依附楚王项羽的赵国。
        赵王赵歇与主将陈余驻守在井陉(今河北井陉北),大约有20万军队,是汉军的数倍。韩信想,如果按正常的战法,汉军必败无疑,就采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故意派了一支军队驻扎在井陉附近的绵蔓水边,背靠绵蔓水摆开阵势。
        赵军将士看到韩信这种大违常理的布阵,不由觉得好笑,连韩信的属下也很难理解。两军交战后,韩信佯装败走,退到绵蔓水边的阵地,然后回头再战。
        两军再度交手,韩信的军队与先前判若两军,人人奋勇杀敌,以一当十,把赵军打得落花流水。
        战争结束后,将领们有的献上敌军的首级,有的押来俘虏,纷纷向韩信报功。在庆功宴上,将领们畅所欲言,回顾了战争的经过。但是,他们对韩信的布阵感到疑惑不解,尤其是背水列阵,更是不能理解。
        有位将领实在憋不住,就问韩信:“将军,属下有个问题向您请教。兵法上说,选择阵地要右面、后面靠山,左面、前面临水。可将军为什么偏偏要我们背水作战,与兵法相悖呢?”
        韩信微微一笑,回答说:“我这种列阵方法,在兵法上也可以找到,只是你们没有想到而已。”
        众将领闻言,纷纷请教。
        韩信又说:“兵书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有把军队安置在有死亡威胁的地方,士兵们才会人自为战,即为了自己的性命而拚死作战。”
        将领们听了韩信的这一番话,不由恍然大悟,对韩信的指挥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后来,人们就用“人自为战”这个成语,来指人人都能独立作战。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