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万人之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能够对抗万人的能力或实力。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武艺高强,足以抵挡众多敌人,或者形容某人善于统帅军队,能够抵御强大的敌军。
出处与来源:
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和《三国志·张飞传》。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曾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读书只能用来记姓名,剑法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学能对抗万人的兵法。而在《三国志·张飞传》中,魏国的谋臣程昱称赞关羽和张飞都是“万人之敌”。
引申意义与比喻意义:
除了字面意思外,“万人之敌”还可以引申为形容某人具有非凡的才能或能力,足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或挑战。在比喻意义上,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强大的力量或势力,如“这支球队的实力真是万人之敌”。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等,都表示极强的实力或能力。
反义词则可以是“不堪一击”、“弱不禁风”等,表示实力或能力非常弱。
辨析:
在使用“万人之敌”时,需要注意它通常用来形容个人的武艺或统帅能力,而不是用来形容整个军队或国家的实力。此外,它也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的,因为在实际的历史和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单独对抗万人。
文化内涵与智慧:
“万人之敌”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个人武艺和统帅能力的重视。在古代社会,战争是常态,因此个人的武艺和统帅能力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至关重要。这个成语也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它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自负和轻敌,因为在实际的历史和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万人之敌”的人是非常罕见的。综上所述,“万人之敌”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智慧的成语,它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需要注意它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避免误用和滥用。
成语故事:
项羽是下相(今江苏宿迁)人,项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名将,因封在项城,因而姓项。
项羽年少时候,断文识字,没有什么长进,又改学剑术,也没有学成。叔父项梁很恼火,责备他说:“你怎么这样没出息,学什么都学不好。”而项羽并不为此羞耻,理直气壮地说:“识字只不过记记姓名而已,剑术只能对付一个人,都没什么意思。我要学就学可以敌万人的学问。”项梁听了很惊奇,这孩子口气这么大!于是教他兵法。项羽对学兵法非常喜欢,但略知兵法的大意,就不再钻研下去了。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到会稽,渡钱塘江,项羽和项梁也在旁边观看。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驾浩浩荡荡,威严盛大,就指着秦始皇说:“这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吓得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巴。从此,项梁特别喜欢项羽,认为他以后必定能成就大事。项梁的父亲项燕是楚国名将,曾击破秦军20万,后来在与秦将王翦的交战中,兵败自杀。项梁对项羽寄予厚望,叔侄暗暗积蓄力量,以报秦杀祖之仇。
不久,陈胜在大泽乡拉起反秦的大旗,项羽跟随项梁在会稽举兵响应。项羽虽然没有尺寸之地,起事于田野之中,然而他勇猛善战,威震天下,短短三年之内,就成为各路诸侯的统帅。当时威服诸侯,分割天下,分封王侯,一切政事,全由项羽一人出令。项羽自称西楚霸王,终于成就了霸王之业。
后来,成语“万人之敌”,用来指足以抵御万人之敌的高强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