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万全之策
成语故事

万全之策11.jpg

成语解释:

        万全之策,意为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策:计策、办法。

成语出处:

        《韩非子·饰邪》:“而道法万全,智能多失。夫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万全之道也。” 这里提到“万全之道”,虽然不是直接的“万全之策”,但意义相近,都是指极其完备、无懈可击的方法或策略。后来这个成语在文献中多次出现,逐渐固定下来。

来源与引申:

        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献,是对文献中精华部分的提炼和概括。在这个成语中,“万全”表示极其周全、没有遗漏,“策”则是指计谋、策略。因此,“万全之策”就是形容一个非常完备、无懈可击的策略或计划。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那些考虑得非常周到、没有任何疏漏的计划或方法。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人们常常需要制定这样的“万全之策”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

近义词:

        万全之计、十全十美、天衣无缝等,都表示非常完美、没有瑕疵的意思。

反义词:

        漏洞百出、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等,则表示存在很多缺陷或不足,无法应对各种情况。

成语辨析:

        在使用“万全之策”时,需要注意它与“权宜之计”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长远、周全的考虑,后者则是指为了应对当前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策略、计谋的重视。在古代,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行军打仗,都需要有周密的计划和策略。因此,“万全之策”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在做决策、定计划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周全,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这也是一种深刻的生活智慧,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万全之策1.jpg

成语故事:

        汉献帝时,刘表称雄江汉,地盘逐渐扩大,方圆几千里,军队十几万。刘表年轻时被称为八俊之一,仪表出众,器宇轩昂。然而他外表儒雅,内心却多疑;好谈论计谋,却往往不能作出决断;善搜罗人才,但不能很好地任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垒时,袁绍派人向刘表求助。刘表表面答应,心里却另有算盘,既不派兵支援袁绍,也不去帮助曹操。他想保守住长江、汉水之间,静观天下的形势变化。手下部将韩嵩、刘先劝刘表道:“当今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袁、曹两雄相持不下,天下究竟属谁,就取决于您了。您如果想有一番作为,正好趁他们两败俱伤、精疲力竭的时候兴起。如果不走这条路,就应该选择站在哪一方。现在您拥有十万军队,实力雄厚,却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这是坐失良机。曹、袁对峙,劝和是不可能的,对贤能的曹操您不帮助,袁绍要与您联合,你也没有反应。这样一来,袁、曹双方都要怨恨您,您要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
        “在你们看来,该如何呢?”刘表问。
        韩嵩说:“依我看,以曹操的聪明才智,将来必能成就大业,天下贤士俊杰都归附他,发展下去必定消灭袁绍,然后举兵直指江汉,到时恐怕将军无力抵抗。所以替将军着想,不如归附曹操,曹操必然感激您,厚待您,那么您可以长久地享受荣华富贵,还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这才是万全之策。”
        刘表的大将蒯越也劝他站到曹操一边。刘表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便派韩嵩到曹操那里观察虚实。
        韩嵩回来后,称赞曹操的声望与德行,劝刘表派儿子去做人质归附曹操。刘表怀疑韩嵩反过来替曹操做说客,大怒,要杀韩嵩。韩嵩面不改色,对刘表说:“将军负我,我不负将军!”刘表这才消除疑虑,相信韩嵩是忠心为他的。
        后来,“万全之策”这一成语,用来比喻极其周详妥帖的计策。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