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三千珠履
成语故事

三千珠履11.jpg

成语解释:

        三千珠履,原指许多人趿着鞋聚集在一起,形容贵宾众多且豪华。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指极珍贵的鞋子。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春申君列传》。原文中描述了春申君的门客都穿着缀有明珠的鞋子,因此当他家的上等食客都聚集起来时,脚上的鞋子数量众多,场面壮观。

引申意义:

        从字面上看,“三千珠履”描述的是鞋子,但实际上它引申为形容场面盛大、人才济济或宾客众多的情境。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场面豪华、人才汇聚或社交场合中贵宾云集的盛况。

近义词:

        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都表示宾客众多或人才济济。

反义词:

        门可罗雀,形容非常冷清,几乎没有宾客来访。

成语辨析:

        在使用“三千珠履”时,要注意其强调的是场面的豪华和宾客的尊贵,而不是简单地描述人数众多。同时,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因此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相对较为书面化。

文化内涵与智慧:

        “三千珠履”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奢华风气,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礼仪和社交场合的重视。它提醒我们,在重要的社交场合中,适当的礼仪和排场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奢华,而忽视了真正的内涵和价值。此外,这个成语也隐含着“人才济济”的意味,提醒我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盛大、隆重的场合,如婚礼、庆典、会议等,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团体或组织中人才众多、实力雄厚的情况。同时,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和背景,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国和楚国的关系很好,两国间使者往来,互致问候,联络感情,沟通信息。
        在赵国,平原君的豪富和派头是很有名的。
        当年,秦国兵围邯郸几个月,邯郸城里粮缺薪尽,老百姓连糠糟也不能吃饱。可是平原君家里还养着成百个美人,餐餐有剩饭剩肉;百姓们破衣烂衫缝缝补补才勉强能穿,可是平原君的婢妾们个个身穿绫罗绸缎;老百姓的铜铁家什都拿出来打造兵器,支援军队,可是平原君家里的器物、钟磬依然齐全。在邯郸情势危急之时,平原君接受了一位门客的意见,把家里所有财物散发给百姓和士兵。士兵们感念平原君的恩惠,奋勇争先,组成3000人的敢死队冲出城去,和秦军拼命死战,秦军竟被逼退30里。这时,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的救兵赶到,解除了邯郸之围。平原君倾财救国,被人称颂。
        过了两年,赵国已恢复了元气。
        平原君就派了一个使者到楚国去,拜见春申君,转达问候,并赠送一份丰厚的礼物。这位赵国使者为了在楚国人面前夸耀本国的富庶,特意把自己的装饰搞得十分新颖别致:发髻绾得高高的,用玳瑁簪插牢;腰间佩带着刀剑,剑鞘上镶嵌的珠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使者见过春申君,尽礼已毕,就向春申君提了一个要求,他说:“我是平原君的上等门客,很想见见您的门客,交几个朋友。”
        这使者心想,自己一定能把楚国人比下去,所以一脸的得意。
        春申君听了,微微一笑,说:“好吧,先生一路辛苦了,先到宾馆歇息,明日华堂设宴招待,你就可以见到我的门客。”
        第二天,春申君大摆宴席,先请赵国使者就座。那使者已失了昨天的神气。因为他所看到的宾馆之豪华,远不是赵国所及,眼前这华堂的气派也是从未见过的。春申君一声吩咐:“请众位门客入席。”
        话音刚落,门客们鱼贯而入。赵国使者一见,顿时惊得咋舌,原来这些门客都穿着缀着宝珠的鞋子,来见赵国使者。
        赵国使者红了脸,原以为自己这副“行头”能把他们比下去,却不料被他们比了下来。
        赵国使者回转自己的主人平原君家里,对平原君说:“了不得呀!春申君的三千门客,个个脚穿珠履!”
        珠履,履上用珍珠为装饰,贵宾才穿珠履。
        “三千珠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贵宾之多。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