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三户亡秦
成语故事

三户亡秦11.jpg

成语解释: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事件。在秦朝末年,由于秦朝的暴政,各地纷纷起义反抗。其中,楚国的后裔项羽和刘邦是最主要的两支反a力量。在这个背景下,有人预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是说,即使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也必定能够灭亡秦朝。这个预言最终得以实现,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楚汉联军最终推翻了秦朝。

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的引申意义是,即使力量再小,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也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它鼓励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弱小而放弃抵抗,要相信正义的力量最终会战胜邪恶。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比喻在竞争中,即使是小公司或者弱小的团队,只要有创新能力和正确的策略,也能够战胜强大的对手。

近义词:

        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表示弱小的力量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蚍蜉撼树”,表示力量微小,无法撼动强大的对手。但是请注意,“三户亡秦”强调的是决心和毅力的重要性,即使力量微小也有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而“蚍蜉撼树”则强调的是双方力量的悬殊。

成语辨析:

        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它的语境和含义。它并不是简单地表示弱小的力量一定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而是强调决心和毅力的重要性。同时,它也不是鼓励人们盲目地冒险和抵抗,而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采取正确的行动。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观念。它告诉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弱小而放弃抵抗,要相信正义的力量最终会战胜邪恶。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有正确的策略和智慧,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户亡秦2.jpg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在反秦的起义领袖中,有项梁项羽叔侄二人。项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将领。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揭竿起义时,各地痛恨秦朝暴政的人们纷纷响应。项梁叔侄在吴中一带很有威望,也很快组织起拥有8000人的江东子弟兵。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遭到了秦王朝的残酷镇压。陈胜牺牲以后,楚地的起义将领都来归附项梁。
        项梁有个谋士范增,70岁了,项羽称他为“亚父”。一次,范增谈起秦王朝遭到百姓痛恨的由来,他说:
        “秦灭六国,楚国最冤。当初,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想跟楚怀王见见面,屈原劝告楚怀王勿去虎狼之国,但怀王没有接受屈原的劝告,却听了小儿子子兰的话,去了秦国。结果楚怀王果然被扣留,最后死在秦国。这件事对楚国来说是奇耻大辱,楚国人提起这事就气愤难平。有个楚南公曾经说过,‘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要报仇雪恨的,灭掉秦国的一定是楚国人。’”
        楚南公的预言后来得到印证。
        先是陈胜的政权,定国号为张楚,即是张大楚国之意。但是他自立为王,却没有立楚王的后裔为王,所以他的政权不能长久。
        范增向项梁建议说:“现在各地将领来归附您,都因为项家世代是楚将,功勋卓著,并且相信您一定会重新拥戴楚王,复兴楚国的。所以您应该顺从民意,尽快访求楚王的后裔,立他为王。”
        项梁就接受了这个建议。不久,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孙子,名叫米心的,流落在民间,替人牧羊。项梁就立他为王,仍称为楚怀王。
        从此,项梁、项羽威震天下,得到更多的拥戴和支持,实力迅速扩大,到了“鸿门宴”前夕,已拥有40万军队,而刘邦那时只有10万人马。
        秦王朝被推翻了。正是打着楚国旗号的农民起义军给秦王朝的统治划上了句号。
        “三户亡秦”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只要决心大,力量虽小,终能取胜。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