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具体为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在古代文献中,人们常常用精炼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含义,成语就是这样一种语言形式的精华。它们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引申意义:
指事情的发展或结果与预期或常理大相径庭,完全不是人们所想或所预料的那样。
比喻意义:
用来比喻某种情况或说法与实际事实严重不符,相差甚远。
近义词:
大相径庭、截然不同,都表示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或矛盾。
反义词:
毫厘不爽、千真万确,都表示非常准确或确实无疑。
成语辨析:
“大谬不然”与“大相径庭”都表示事物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或矛盾,但“大谬不然”更强调事情的结果或发展与预期完全相反,而“大相径庭”则更侧重于两者之间的明显不同。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事情的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出现与预期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就需要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观察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同时,这个成语也告诫人们不要轻信传言或盲目跟风,而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出正确的判断。总之,“大谬不然”这个成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汉语中表达事物发展与预期相反的重要工具。它提醒人们要保持理性思考,以科学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成语故事:
西汉时的骑都尉李陵是一名勇将。当时,匈奴时常进犯,汉武帝命李陵率兵50 00,北上抗敌。不料,匈奴兵力是李陵的数倍,李陵虽英勇奋战,以寡敌众,坚持打了十几天仗,杀敌1万余人,最后却不幸被围,粮尽援绝,李陵被俘,被迫归降了匈奴。
汉武帝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十分冒火,下令把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全家老小一起诛杀。
当时,司马迁在朝中担任太史令的官职,他为李陵辩护说:“皇上,李陵一向有功于朝廷,他过去的功绩足以抵补他战败之罪。他以5000军马对抗匈奴8万人马,并坚持到粮尽援尽之时,已尽了他最大的努力。我想,他投降匈奴不过是为情势所迫,将来一有机会,他一定会报答国家的。”
汉武帝见司马迁竟为李陵辩护,不由勃然大怒,下令将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最残酷的腐刑。
司马迁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严重的摧残,心中十分悲愤。他在给好友任少卿的一封信中,说:“我对朝廷赤胆忠心,日夜想的是为朝廷贡献自己的一分能力,忠于自己的职责,没想到竟会遇到如此大谬不然的事,这真是太使人意外了。”
但司马迁受刑后并没消沉下去,他以顽强的毅力,在狱中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作品,留芳百世。
后来,“大谬不然”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意想不到的荒谬和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