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千虑一得
成语故事

千虑一得11.jpg

解释:

        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虑:思考,考虑;得:得当,正确。愚蠢的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现在一般理解为,即使再聪明的人,在考虑很多次后,也难免会有一次是错误的,所以即便是聪明的人,做事情也不能百分百地确保正确无误。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思是,晏婴(即晏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说:“我听说,即使是圣明的人,在千百次的考虑中,也难免会有一次是失误的;而愚笨的人在千百次的考虑中,也总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来源:

        此成语源于古代的哲理思想,强调了智者虽智,但也有失算之时;愚者虽愚,但亦有可能在反复思量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待知识和智慧的谦虚态度。

引申意义:

        不要因自己智慧或地位而过分自信,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也应该从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中寻求启示和改正。

比喻意义:

        指即使是平凡的人,在反复思考和努力后也能有可取之处。

近义词: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反义词:

        智者千虑,必无一失(但这并不符合事实,因为智者也有可能犯错,此处的“必无一失”更多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实际生活中不存在绝对无误的情况)。

辨析:

        成语中的“千虑”表示多次考虑,并不是确指一千次,而是表示次数之多,意在强调反复思量。“一得”也并非只得一次,而是指在一系列考虑后至少有一次是正确的。

文化内涵与智慧:

        此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待智慧的谦逊态度。即使是智者,也不应自恃其智,而应保持谦逊,不断学习,因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同时也鼓励平凡之人不要气馁,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同样能够获得真知灼见。成语的智慧之处在于它提醒人们无论智慧与否,都应该保持一个虚心学习的态度。

故事: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大臣,他生性耿直,做任何事都身体力行,而且生活很俭朴,在民众中取得了很高的声望。因此,在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中,他都担任相国之职。
        有一天,晏婴正在吃饭的时候,齐景公派来一位使者。晏婴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块儿用餐。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都没吃饱。
        使者回去以后,把没吃饱的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感到很惊奇,说:
        “相国家里竟然穷到如此地步吗?我怎么一直都不知道,这是我的过失啊。”
        于是,景公派使者给晏婴送去黄金一千两,供晏婴接待客人。晏婴再三推却,当第三次使者到他家送金时,晏婴就说:“请你告诉皇上,我家并不贫穷。我所拿的俸禄,已足够我家的日常开销,还可以救济穷苦的百姓。皇上给我的待遇已经很优厚了,我不能再接受额外的赏赐。”
        使者实在无可奈何,只好对晏婴说:“相国,我是奉君命而来,如果您不接受的话,我回去不好交代呀!”
        “那我和你一起去面谢君王吧。”晏婴说。
        晏婴见到齐景公,抢先开口说:“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但是,一个忠臣是不应该拿君王的赏赐去施舍别人的。我能够吃饱穿暖就知足了,陛下不要再为难臣了吧!”
        景公见晏婴如此谦逊、廉洁,不由大受感动。但他还不愿轻易收回成命,对晏婴说:“爱卿,想当初,管仲辅助齐桓公精心治国,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桓公为了表彰他,赏给了他12500户人家和土地,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看,对于应得的奖赏,连管仲也不拒绝,相国为何一定要推辞呢?”
        晏婴还是不肯接受,他诚恳地对齐景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在受赏这件事上,可能管仲考虑不够周详,而我的看法却是对的。”
        景公见晏婴这样说,只好作罢。
        后来,人们就用“千虑一失”这个成语,来指陈述见解时表示自谦的话。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