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不轻易结交人。
出处:
此成语出自晋代陶潜的《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清修立节,兼帷幄之奇谋,不交非类,门无杂宾。”。这里的“门无杂宾”形象地描述了孟府君交友的严格与谨慎。
引申意义: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意味着一个人的家门没有被各种不相关或不重要的人打扰。更深层的含义是,一个人在选择朋友或交往对象时非常谨慎,只与那些志同道合、品质高尚的人交往。
比喻意义:
它常用来比喻某人交友谨慎,不随便与人结交,也可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场合来的都是重要或相关的人,没有不相关的人。
近义词:
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门无杂客”、“门无俗客”等,都表示类似的意思,即家中来的都是重要或有品质的人。
反义词:
反义词可以是“门庭若市”,表示家中或某个地方来往的人很多,很繁忙,但并不强调这些人的品质或重要性。
辨析:
在使用时,要注意与“门可罗雀”进行辨析。“门可罗雀”表示非常冷清,少有人来,而“门无杂宾”则强调来的人都是经过选择的,与主人有共同语言或共同目标。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交友的重视和谨慎。在古代,人们认为交友不慎可能会导致道德败坏或事业受阻,因此强调要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品质高尚的人交往。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注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纯洁性的智慧。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成语《门无杂宾》。
相关故事:
晋朝的时候,晋陵太守刘耽为官非常清廉,因此家境很贫寒。他死后,他的妻子任氏和儿子刘惔只好寄寓京口,住在极其简陋的草屋中。
刘惔年纪还小的时候,就一边读书识字,一边帮母亲编织草鞋维持生计。他虽然生活很苦,但很要强,富裕人家送来的东西都被他谢绝了。
刘惔青年时,就因学识渊博、品格端正而受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器重。人们把他与当代博学多才的名士袁羊和范汪相比。刘惔听后非常高兴,而他的母亲任氏却说:
“虽然别人把你捧得很高,但你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接受过高的评价。”
从此,刘惔更注重自己的学问修养,他的名气也一天比一天响。晋明帝对刘惔的人品和学识非常欣赏,就把女儿庐陵公主嫁给了他。
刘惔成婚后,仍保持自己原有的性格,不愿与达官贵人和一些不学无术的人交往。他善于辩论,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因此被明帝的弟弟司马昱(即后来的晋简文帝)尊为上宾。
一次,著名学者孙盛写了一篇《易象妙于见形论》,高深莫测。孙盛夸口说此文无人能驳得倒。司马昱不信,便叫思路敏捷、善于言辞的殷浩去驳,果然没有驳倒。司马昱还不服气,说:“如果刘惔来,一定可以驳倒他。”
刘惔被邀请而来。孙盛平时也很敬佩刘惔,两人一谈话,刘惔谈锋犀利,分析精辟,句句击中要害。很快,孙盛便无话可说了。在座的宾客无不对刘惔渊博的学识赞不绝口。
从此,刘惔更加出名了,但也更加自负,只有人品极高,学问极好的人,他才愿意与之交往。
刘惔信奉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在他担任丹杨尹的时候,衙门里清清静静,没有嘈嘈杂杂的声音。他的住宅更不像是地方官的官邸,而更像是隐士的幽居,从来没有乱七八糟的人到这儿来,真是门无杂宾。后来,刘惔死于任上,年仅36岁。
后来,人们就用“门无杂宾”这个成语,来形容交友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