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小心翼翼
成语故事

小心翼翼11.jpg

成语解释: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经典文献《诗经》中的“大雅·大明”篇。原文中,“小心翼翼”是用来形容文王的行为举止十分恭敬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后来,这个成语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形容人们在做事情时非常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大意。

引申意义:

        除了形容行为举止小心谨慎外,“小心翼翼”还可以引申为对事物的态度非常认真、细致,不容许有任何差错。这种态度体现了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比喻意义:

        有时,“小心翼翼”也被用来比喻在危险或复杂的环境中行事,需要特别小心谨慎,以免出现意外或错误。

近义词:

        小心谨慎、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一丝不苟、如履薄冰、轻手轻脚等,这些成语都表示中立或者褒义。

反义词:

        粗心大意、毛手毛脚、掉以轻心等,这些成语则表示中立或者贬义。

成语辨析:

        “小心翼翼”和“战战兢兢”都具有形容“小心谨慎”的意思,但“小心翼翼”含有一点“崇敬”的意思。“战战兢兢”含有非常害怕的意思。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恭敬、谨慎的重视。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注重礼仪和规矩,认为只有恭敬谨慎地行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文化传统至今仍然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小心翼翼”也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复杂或危险环境时所应具备的智慧和态度,即要保持冷静、谨慎行事,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不受损害。

成语故事:

        宋朝太宗时,有个十分廉洁的大臣名叫贾黄中。
        贾黄中小时候家里很穷,吃饭时只有蔬菜没有肉。他的父母教育他,只有学业成功了,才有肉吃。
        起先,他跟着父亲读书,后来他父亲死后,就由他母亲教他读书。
        由于他读书十分刻苦,15岁便中了进士,进了校书郎,后来又外放作太守,一直做到参知政事之职。
        贾黄中在任职期间,为官清廉正直,有口皆碑。有一年,他在宣州当太守时,不幸遇上了灾荒,不少老百姓忍饥挨饿,他一面请求朝廷打开官仓赈济,一面用自己的俸银买米煮饭,救济灾民,救活了数千人的性命。
        不久,贾黄中调任金陵太守。他在查点府库时,发现库内存有前朝陈时的几十匣金银珠宝,价值连城,他马上清理造册,向宋太宗禀报。宋太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如果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宋太宗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方。
但是,贾黄中办事时过于谨慎小心,因此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有一次,他又被太宗派往外地任职。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
        “做事恭谨,小心翼翼,无论君王和臣子都应该这样;但凡事不能太过分,太过分便会失去大臣的身份。”
        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太宗特地赐给他家中30万钱,又给他老母亲白银300两,以示表彰。
        后来,“小心翼翼”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大意。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