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飞沙转石
成语故事

飞沙转石11.jpg

解释:

        飞,使飞扬;转,滚动。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这段描述表明在苍梧、南海一带,每年都会受到风瘴气的侵害。当风起时,强劲到可以折断树木,使沙土飞扬、石块滚动;而当瘴气弥漫时,雾气浓郁到连飞鸟都不愿经过。

引申意义:

        1. 用来形容自然环境中风的威力和破坏性。2. 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来形容战争或动荡时期的混乱和不安定。

比喻意义:

        比喻事物变化剧烈、动荡不安或环境恶劣。

近义词:

        飞砂走石、天昏地暗、狂风怒吼。

反义词:

        风平浪静、和风细雨。

辨析:

        “飞砂走石”与“飞沙转石”意义相近,但“飞砂走石”更侧重于描述风带动砂石迅速移动的场景,而“飞沙转石”则更强调风的强力和砂石被卷起的壮观景象。 与“天昏地暗”相比,“飞沙转石”更多用于形容自然环境中的极端天气,而“天昏地暗”则更多地用于形容事情严重到使人感到昏暗无光的程度。

文化内涵与智慧:

        成语“飞沙转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他们通过形象的描述将风的威力和破坏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个成语也体现了汉语言文化的丰富性和表达力,通过简单的四个字就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复杂的场景和情感。

        在智慧方面,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因为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动荡和混乱时要保持冷静和坚定,不要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所左右。

飞沙转石1.jpg

故事:


        三国时东吴的陆胤,是名将陆逊的同族弟子,也是宝鼎年间左丞相陆凯的弟弟。开始时担任御史、尚书选曹郎。
        东吴太子孙和与他关系非常好。正巧此时吴国的鲁王孙霸与太子争权,而全寄、杨竺等人依附于鲁王,常常讲他的坏话。
        有一次,孙权召见杨竺,问他孙霸的才能如何。杨竺一再替鲁王讲好话,认为孙霸有文有武,应当立为嫡嗣。孙权听后表示同意,准备立孙霸为太子。哪知有人暗伏于床底下,将其所听到的孙权与杨竺的对话,偷偷地都告诉给了太子孙和听。
        此时,陆胤欲去武昌,来向太子辞别。太子没有当场会见他,而是微服来到陆胤的车子上,与他一起商议对策。最后的意见是由陆逊出面,上表谏阻。陆逊上表后,孙权怀疑此事乃杨竺泄密所致,便责问杨竺。杨竺说自己并无泄密。孙权要杨竺提供泄密人的线索,杨竺说只有陆胤西行,肯定是他说的。孙权又追问陆逊怎么知道此事,陆逊回答说是陆胤所言,于是陆胤被抓了起来。再三拷问之下,陆胤不肯出卖太子,只说是“杨竺告诉我的”。于是,杨竺也被捕下狱。因受不了严刑毒打,最后杨竺不得不承认是自己将此事通报给陆胤的。孙权见杨竺已经承认,便深信不疑自己原来的判断,把杨竺杀死了,而陆胤反而活了下来。
        陆胤后来担任了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交州动乱,陆胤被任命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他到任后,以恩信取人,将财币救济穷苦之人,原来反叛的那些人很快都投降了。于是,交州区域复归稳定,陆胤也因此而被任命为安南将军。之后,又在苍梧建陵讨伐反叛之军,也取得胜利。
        永安元年,陆胤为西陵督,封为都亭侯。此年,中书丞华覈上表举荐陆胤说:“陆胤天资聪颖,富有才干,又注意廉洁。他在担任选曹时,就有许多事迹可以记载。在交州时,奉宣朝恩,流民一一归附,边疆太平。在苍梧、南海时,当地每年都有暴风和瘟疫为害,暴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毒气则雾郁,飞鸟不至。而陆胤到那边后,暴风和毒气绝迹,商旅平安,老百姓中不再瘟疫流行,农田丰收。州治靠海,水是咸的,陆胤又蓄水造了水库,老百姓从此不再吃咸苦的食物。陆胤在那边当了十多年的官,‘内无粉黛附珠之妾,家无文甲犀象之珍’,这在当时官员之中,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飞砂转石”,一般写作“飞沙走石”,形容风力迅猛,刮得尘土飞扬,石块滚动。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