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致:尽,极;志:意志。
出处:
此成语最早出自先秦时期孟子的《孟子·告子上》一文,其中孟子讲述了一个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教授两个学生下棋,但其中一个学生因心思不在学习下棋上,虽然与另一个同学一同学习,但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个故事后来被提炼为成语“专心致志”。
来源与引申意义:
原文中提到:“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这表示其中一个学生学习下棋时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学生虽然表面在学,但心中想着有天鹅飞来,想拿起弓箭去射。因此,虽然两人同时学习,但专心与不专心学习效果截然不同。从这里我们可以引申出,做任何事都需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比喻意义:
此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处理事情或学习时所表现出的高度集中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状态。
近义词: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等。
反义词:
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马等。
辨析:
与“全神贯注”相比,“专心致志”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长时间持续的、稳定的专注状态,而“全神贯注”则更偏向于短时间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即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真正地投入进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它也提醒人们,在做事情时,要尽量避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这不仅是古代智者的教诲,也是现代社会中成功者们所共有的品质。
故事:
从前,有个棋手名叫弈秋。他的棋艺非常精湛。他想把自己的棋艺传给后世,便收了两个学生。
弈秋讲棋时,非常仔细认真,摆出棋局的各种变化,每一步棋,每一种情况都讲得清清楚楚。
两个学生虽然同在一起学棋,但态度却截然不同。一个学生学棋时专心致志,认真听弈秋的讲解;而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坐着听讲,却是心不在焉,老是在想:“这时要是天上飞过一只天鹅,我就射它下来,不就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吗?”
上完了课,弈秋让两个学生对弈一局,看看谁的进步快。两人谦让一番,开始在棋盘上厮杀起来。
开局不久,优劣便分。专心听讲的那个学生落子从容不迫,显得潇洒自信。而那个一心想射天鹅的学生却手忙脚乱,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不一会,这场棋艺悬殊的棋局就结束了。
弈秋见了,坦率而又诚恳地对那个一心想射天鹅的学生说:“你们两人一起学习,你并不比他笨,但为什么成绩会如此悬殊呢?是因为他专心致志,而你心不在焉!”
后来,人们就用“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来指聚精会神,思想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