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井:汲水;臼:舂米;亲操:亲自操作。指亲自料理家务。
成语出处:
《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后汉书·滇良传》:“(傅育)食禄数十年,秩奉尽赡给知友,妻子不免操井臼。”
来源与引申: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家庭生活场景。在古代,汲水和舂米是家庭中的日常琐事,通常由家中的妇女来完成。当一个家庭中的主妇亲自进行这些工作时,就表示她勤劳持家,不依赖于他人。从字面上看,“井臼亲操”描述的是对家务的亲自参与,但引申开来,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亲力亲为,不辞辛劳。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的比喻意义是指对某件事情或某项工作非常重视,以至于亲自去做,而不是委托给他人。它表达了一种勤劳、负责和事必躬亲的态度。
近义词:
事必躬亲、亲力亲为、身体力行
反义词:
好逸恶劳、游手好闲、袖手旁观
成语辨析:
“井臼亲操”与“事必躬亲”都表示中立或者褒义,都有亲自做的意思。但是,“井臼亲操”更侧重于家务或者琐碎的事情,而“事必躬亲”则更侧重于工作或重要的事务。“井臼亲操”与“好逸恶劳”意义相反,前者表示勤劳,后者表示懒惰。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勤劳和负责任的推崇。在古代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与繁荣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一个勤劳、负责任的家庭主妇被视为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此外,“井臼亲操”也体现了一种事必躬亲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有时候只有亲自去做,才能确保事情的质量和效率。这种亲力亲为的精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的来说,“井臼亲操”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古代家庭生活的场景,还蕴含了勤劳、负责和事必躬亲的智慧和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故事: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刘玄称帝(即更始皇帝)时,被尚书仆射(官名)鲍永征召为立汉将军,与太守田邑等一起镇守上党一带。不久,光武帝刘秀做了皇帝。田邑听说刘玄已败,就投降了刘秀,而冯衍坚持不肯投降,并且严词斥责田邑不顾大义,对更始皇帝怀有二心,一直到知道刘玄已死的确实消息,冯衍才不得已收兵投降。因为这个缘故,光武帝刘秀不肯用他。
冯衍一共做了20多年的官,曾经腰系紫绶、怀揣金印、身登高位,但他不失清廉的品格,不羡“三公”的高位,不贪千金的财富,从他写给皇帝的“上书”中说的“家无布帛之积,出无舆马之饰”,可见一斑。自从被刘秀打发回家之后,即断绝了与官宦、名士的交往,闭门作赋写文。因为生活清贫,冯衍自己得亲自下地耕耘,以求一家温饱。娶了一个姓任的北方女子为妻,妻子十分凶悍,家中仅有的一个婢女,也被她折磨得奄奄一息,不能干活,只得由年幼的子女做舂米、打水之类的家务事。就在这样困顿的生活中,冯衍保持了晚节,直到年老去世。
后来,成语“井臼亲操”,用来形容亲自做家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