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车辙马迹
成语故事

车辙马迹11.jpg

解释: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这一句话描述的是周穆王想要随心所欲地游历天下,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留下车马的痕迹。后来,这个描述被引申为成语“车辙马迹”,用来形容车辆和马匹经过后留下的痕迹。

引申意义:

        除了字面意思外,“车辙马迹”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比喻事情所留下的线索或痕迹,通过这些痕迹可以追踪或推断出事情的经过或真相。它有时也用来形容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影响或遗迹,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追溯和回忆。

比喻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车辙马迹”经常被用作比喻,表示追踪或寻找事情的线索和证据。比如,在侦破案件时,警方会仔细搜寻现场的车辙马迹,以便找到犯罪嫌疑人或还原事件经过。

近义词:

        蛛丝马迹 -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反义词:

        无影无踪 - 形容完全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或线索。

辨析:

        “车辙马迹”和“蛛丝马迹”都用来形容留下的痕迹或线索,但侧重点略有不同。“车辙马迹”更强调明显的、大型的痕迹,如车辆和马匹留下的印记,而“蛛丝马迹”则更侧重于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线索,如蜘蛛丝般细微的痕迹。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于观察和推理的重视。通过细心观察和分析留下的痕迹,人们可以推断出事情的经过或真相。这种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是非常宝贵的技能。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能会留下一些痕迹或影响,因此应该谨慎行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车辙马迹1.jpg

故事:

        楚王冬猎,驻扎在乾谿。天下大雪,十分寒冷,楚王头戴毛皮做的帽子,身穿秦国赠送的羽衣,围着翠鸟羽毛做的被子,脚上穿着豹皮做的鞋,手里拿着皮鞭,颐指气使,好不威风,心里却在打算发动战争,使诸侯降服。
        一天傍晚,朔风凛冽,天气还是很冷,楚国的右尹子革来拜见楚王。楚王对子革还算尊重,脱去皮帽,掀开羽被,放下鞭子,和子革谈论国事。楚王说:“当年我先王熊绎,和齐、卫、晋、鲁四国的国君一起侍奉康王(周成王之子),他们四人都得到了宝鼎,只有我国没有。假如我派人到周去要求分鼎,周天子大概会给我的吧?”子革回答:“肯定会给您大王的啊!”楚王又问:“许是我伯祖父居住的地方,现在郑国人霸着不给我,如果我去要这块土地,郑人大概会给我的吧?”子革顺着楚王说:“周天子都不敢吝惜宝鼎,郑国哪敢吝惜土地?”楚王接着问:“当年诸侯各国都怕晋,现在我把陈、蔡、不羹等四国吞并,把四国都城当作楚国的城池,诸侯大概会怕我了吧?”子革又赶快附和:“四国就足以叫人畏惧的了,再加上楚,谁敢不怕大王您啊!”
        侍坐在旁的楚大夫仆析父,趁楚王暂时离开的空隙对子革说:“您是楚国有声望的人,您和大王说话都像回声一样,那楚国将怎么办呢?”子革胸有成竹地说:“我这是作准备呵,把刀磨快,等大王回来,我就要斩他的暴虐凶恶!”
        楚王回来,继续和子革交谈。子革说:“昔年周穆王想随心所欲地周游天下,打算在全国各地留下车辙马迹。祭公谋父作了一首《祈招》诗,劝阻了穆王周游,穆王因此没有被篡位、谋杀。”楚王听了,极想知道《祈招》诗的内容,子革告诉他:“这首诗说:祈招啊,安静祥和,明告善言。国之用民,就如金玉,随器制形,随力使用。去掉醉满过饱之心吧!”
        楚王心中震动,默不作声地作了一个揖,转身走进营帐,连着几天不吃不睡地思索。他是被子革的话打动了。
        车辙马迹:车轮压过、马蹄踏过的痕迹。意思是周游天下留下的踪迹。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