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开门揖盗,原意是开门请强盗进来。现在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揖:拱手作礼。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和《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在三国时期,孙策因箭伤而死,他的弟弟孙权继位。当时,江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安,而曹操势力强大,孙权想要与曹操抗衡,就需要先稳固内部。然而,这时江东的官员们却主张引狼入室,即让曹操派来的官员进入江东,以换取暂时的和平。孙权手下的谋士张昭等人也支持这一主张。但是,孙权的另一个谋士周瑜却坚决反对,他认为这样做就像是开门揖盗,只会让江东更加危险。最终,孙权采纳了周瑜的意见,成功稳固了江东的局势,为后来的三国格局奠定了基础。
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的引申意义是指,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危害。有时候,为了暂时的和平或者利益,而引进坏人或者不良势力,最终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比喻意义:
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近义词:
引狼入室、自讨苦吃、自食其果等,都表示因为自己的决策或行为而导致了不好的后果。
反义词:
拒之门外、防患未然等,表示对不良事物或危险有所警觉,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成语辨析:
“开门揖盗”和“引狼入室”都比喻引进坏人。但“开门揖盗”更强调主动引进坏人或不良势力;“引狼入室”则更强调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轻信而让坏人进入。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警惕性。在古代社会,治安状况较差,强盗、盗贼等不法分子经常出没。因此,人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更不能主动引进坏人。这种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思想体现。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略了潜在的危害。
相关故事:
东汉末年,孙策的势力范围在江东一带,实力十分强劲。
吴郡太守许贡暗中上表给汉献帝说:“孙策这人很勇猛,最好能召回京城。如果让他留在外面,肯定会成为祸患。”
不料,送信的使者被孙策的军士抓住,报告孙策。孙策看到许贡的奏章,勃然大怒,就设计将许贡诱来,立即绞死。
许贡死后,他的三个门客逃亡在外,一心想为许贡报仇,就千方百计寻找机会。
他们探听到孙策喜爱打猎,这天正在丹徒西山狩猎,就跟踪而来。孙策一人骑骏马正追赶一只小鹿。突然,许贡的三个门客从路旁跃起,袭击孙策。
孙策猝不及防,被一箭射中面颊,兵器也被击落,只好负痛顽抗,用弓抵挡,且战且退。
三个门客紧追不舍。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孙策的随从们及时赶到,将三个门客杀死。
回到府中,孙策箭伤大发,知道自己活不长久了,就把弟弟孙权和长史张昭等召来说:“天下动乱刚刚开始,凭吴越的百姓,长江的险固,足以争夺天下,希望你们好好辅助我弟弟。”
说完,又把印绶交给孙权说:“如果发动江东百姓,进行战斗,争夺天下,你不如我;但任用贤良之才,使他们尽心尽力保卫江东,我不如你。”
孙权听了,悲痛不止,拜受印绶。
孙策死后,孙权整天悲伤不已。张昭因而进谏,指出现在豺狼当道,想犯上作乱的人很多,如果只顾悼念兄长,不理朝政,就像“开门揖盗”(指开着门请强盗进来一样),是自招祸患。
孙权听了,觉得责任重大,收住了眼泪,马上更换衣裳去巡视军队。
东吴很快有了新主,张昭等帮助孙权励精图治,终于不久后与蜀、魏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后来,人们就用“开门揖盗”这个成语,来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