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开卷有益,原意是指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这里的“卷”指的是书籍。用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可以指读书可以使人聪明、有智慧和有修养等。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陶潜的《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但是更为人们熟知的是宋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文儒》中的记载:“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这里讲述的是宋太宗赵光义每天都要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即便因国事繁忙而有所遗漏,也会在空闲时补上。他曾说:“开卷有益,我不觉得劳累。”
成语来源与引申意义:
1. 来源:除了上述的宋代记载,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逐渐成为固定用语,用来形容读书的好处。2. 引申意义:不仅指读书可以得到知识,还可以指做任何学习、研究或工作,只要开始去做,就会有所收获。
成语的比喻意义:
比喻只要开始读书或学习,无论内容深浅,都会有所得、有所进步。就像打开一本书,总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近义词与反义词:
1. 近义词:勤学好问、手不释卷、学无止境2. 反义词: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成语辨析:
“开卷有益”与“勤学好问”都表示学习的态度,但前者更侧重于只要开始学就会有收获,而后者则强调勤奋学习和好问的态度。与“不求甚解”相反,“开卷有益”表示即使是粗略地阅读,也能得到一些好处。
文化内涵与智慧:
1. 文化内涵: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读书的重视和推崇。古人认为,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智慧的源泉。因此,他们鼓励人们多读书,从而增长知识、提升修养。
2. 智慧: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只要我们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地从书本或经验中汲取知识,我们就会不断地成长和进步。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宝贵的智慧。
成语故事:
宋朝的时候,太宗赵光义很喜欢读文史类的书籍。但宫里的书实在太多,多得读也读不完;太宗想要查阅一些同类资料,尤其感到不方便。所以太宗一直想:如果有一本能包括这么多书的书籍就好了。
公元977年,宋太宗召来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李昉,命令他主持编写一部类书(即百科全书)。
李昉等人经过了将近7年的辛苦努力,终于编成了一部有1000卷、55个门类的大型类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当时是太平年间,李昉等人就把这本类书称为《太平总类》。
宋太宗听说书写完了,非常高兴,天天阅读,规定自己每天要读三卷,还把书名改为《太平御览》。
太宗坚持不懈地阅读《太平御览》,有时候朝中事务太忙,没空阅读,他就在空闲的日子补读。侍臣怕太宗劳累过度而影响健康,就劝他休息。而太宗却说:“开卷有益(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获),我只要看书,就不会觉得累!”
后来,人们就把“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来用作鼓励读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