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犬兔俱毙
成语故事

犬兔俱毙11.jpg

成语解释:

        犬兔俱毙原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也可指双方同归于尽。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出处:

        最早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后来,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文种引用范蠡的话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成语来源与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的狩猎活动有关。在古代,猎狗是狩猎中的重要工具。当兔子被捕杀后,猎狗的任务就完成了,有时就会被主人杀掉,因为主人认为它们已经没用了。这种现象被用来比喻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完成了某项任务或目标后,他们可能会被那些曾经利用他们的人抛弃或遗忘。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警告人们要小心那些只会在你需要他们时才出现的人。它也提醒人们,在完成任务或目标后,要为自己未来的安全和生活做好准备。

近义词:

        鸟尽弓藏、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反义词:

        感恩戴德、始终不渝

成语辨析:

        “犬兔俱毙”与“鸟尽弓藏”意义相近,但“犬兔俱毙”更强调双方同归于尽的结果,而“鸟尽弓藏”则更侧重于描述功臣被抛弃的悲惨命运。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权力、利用和忠诚的深刻认识。它提醒人们,在权力和利益面前,要保持清醒和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和甜言蜜语。同时,它也鼓励人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要盲目跟从别人,以免成为别人的牺牲品。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智慧,即“未雨绸缪”。在完成任务或目标后,要及时为自己未来的安全和生活做好准备,以免被那些曾经利用自己的人抛弃或遗忘。这种智慧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故事:

        淳于髡是战国时齐国的学者,以博学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揽人才时,他被任为大夫,被人们称作“稷下先生”。
        有一年,齐国要攻打魏国,他劝齐威王不要出兵。威王很不高兴,问:“稷下先生,你为什么要反对啊?”
        淳于髡说:“你听说过犬兔俱毙的故事么?”
        “先生说说看。”
        淳于髡打开了话匣子:“传说韩国有条名犬叫韩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齐国有只兔子叫东郭逡,是天下最狡猾的兔子。有一次,韩卢追逐东郭逡,它俩一前一后地先环绕一座大山奔跑三圈,接着又翻过五座大山。你知道结果怎样?”
        “那一定是兔子藏了起来,狗找不到它。”威王说。
        “不对。”淳于髡说,“结果是兔子累得躺倒在前,狗累得躺倒在后,都累死了。”
        “后来呢?”威王很感兴趣地问。
        “被一个过路的农夫拿回家做成美餐吃了!”
        “先生说这个干什么?”
        淳于髡说:“你不是要派兵攻打魏国么?我们齐国虽然比魏国强大,但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攻占魏国的,因为魏国会竭尽全力对付齐国,那时,两军相持,时间一长,都会耗尽国力。我担心西方强大的秦国和南方强大的楚国会乘机出兵消灭齐国和魏国,就像那农夫不费吹灰之力得到韩卢和东郭逡一样,坐收渔翁之利。”
        威王听他这么一说,打消了攻打魏国的念头。
        后来,“犬兔俱毙”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