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天之骄子
成语故事

天之骄子11.jpg

解释:

        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现在通常指被老天眷顾的人或物,或指有才能、有影响力的人。

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书·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这里的“胡”指的是匈奴,而“天之骄子”是用来形容匈奴的强盛和天赋。

来源:

        在古代,匈奴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经常与中原的汉朝发生冲突。汉朝人认为匈奴是受到上天眷顾的民族,因为他们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出色的骑射技能,所以称之为“天之骄子”。

引申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之骄子”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仅仅用来形容匈奴或某个特定的民族,而是用来泛指那些被老天眷顾、拥有出众才能或地位的人。

比喻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天之骄子”通常用来比喻非常有才华、有成就、受到众人羡慕和敬仰的人。这些人往往在某个领域或多个领域都表现出色,被认为是上天的宠儿。

近义词:

        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人中龙凤等,都表示某人在某方面非常出色。

反义词:

        碌碌无为、平庸无奇等,表示某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或成就。

辨析:

        在使用“天之骄子”时,需要注意它的感情色彩和语境。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褒义,用来赞美那些有才华、有成就的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用来形容过于自负或傲慢的人,可能会带有贬义。

文化内涵与智慧:

        “天之骄子”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于天赋和才能的尊重和赞美。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努力发掘和培养,就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和低调,不要因为自己的才华而骄傲自满。

天之骄子1.jpg

故事:

        西汉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时常来骚扰边境,在汉武帝以前,主要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安定边境秩序。
        汉武帝即位后,觉得对北方蛮族没有必要妥协,就先后派出韩安国、卫青、李广、霍去病等将军攻打匈奴,屡战屡胜,使匈奴疲于奔命,狼狈不堪。
        公元前90年,匈奴狐鹿姑单于进军攻打上谷、五原、酒泉等地,杀掠汉朝官员和百姓。汉武帝接到消息,马上派出贰师将军李广利、御史大夫商丘成、重合侯莽通分三路率14万大军反击匈奴。
        狐鹿姑单于得知汉兵大举出击,知道难以抵抗,就将部队和百姓迁移,但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实力。
        其后,商丘成率领的汉兵在浚稽山与匈奴交战了9天,互有死伤,难分胜负。重合侯莽通率领人马进入天山,匈奴大将偃渠率兵2万原想迎战,见汉军是自己的两倍,便不战而退。
        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后,大败匈奴。这时,却传来他的家属因罪入狱的消息,李广利十分忧虑。左右便献计,让他深入胡地,争取立功赎罪。李广利依计而行,又打了一场大胜仗,杀了匈奴左大将。
        但军中长史却对这种冒险的做法十分不满。李广利听后大怒,杀了长史,退至燕然山。
        狐鹿姑单于知道李广利军连续作战,必定劳累,就亲自率领5万骑兵突袭李广利。李广利猝不及防,被单于俘虏,汉军损失惨重。
        单于知道李广利是汉朝数一数二的大将,又是皇帝的内兄,就招降了他,并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对他的恩宠在“丁灵王”卫律之上。卫律因此对李广利恨之入骨,终于在一年后害死了他。
        汉朝损失了主要将领,单于趁机致书汉武帝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他要汉武帝打开关口,让匈奴出入方便,还要娶汉朝女子为妻,每年还要向匈奴进贡。否则的话,将不断骚扰汉朝边境。
        汉武帝见匈奴一时难以消灭,只得同意议和。但不久武帝便去世了。汉朝和匈奴仍然时战时和,延续了多年。
        后来,人们就用“天之骄子”这个成语,称强盛的边地民族,也指骄气十足的人。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