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无所畏忌
成语故事

无所畏忌11.jpg

成语解释:

        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

成语出处:

        《魏书·广阳王深传》:“深少无畏忌,数有谏止,遂好诋诃,无所回避。”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历史文献。在古代,有些官员或士人因为正直无私,对于权势并不畏惧,敢于直言进谏,无所顾忌。他们的行为被后人赞誉为“无所畏忌”,意味着他们在行事上没有任何恐惧和顾虑。

引申意义:

        除了字面上的解释,这个成语还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在行动、言论等方面非常大胆,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

比喻意义:

        可以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得非常勇敢、果断,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近义词:

        无所畏惧、肆无忌惮、毫无顾忌等,这些成语都表示中立或者正向的勇敢、果断。

反义词:

        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缩手缩脚等,这些成语则表示在行动或言论上过于谨慎、有所顾虑。

成语辨析:

        “无所畏忌”与“肆无忌惮”都表示中立或者正向的中立或者勇敢、果断,但“无所畏忌”更多的是强调没有畏惧和顾忌,而“肆无忌惮”则更强调行为放肆、毫无顾忌。“无所畏忌”与“畏首畏尾”相对立,“无所畏忌”表示勇敢果断,“畏首畏尾”则表示过于谨慎、犹豫不决。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勇敢、果断品质的赞赏。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无所畏忌”的品质,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不畏权势,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种品质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无所畏忌”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要被外界的困难和压力所束缚。只有敢于突破自己、挑战自己,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就和更好的自我。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无所畏忌”并不等于鲁莽行事或不顾后果。在勇敢果断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确保自己的行为是合理且有益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无所畏忌”这一品质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故事:

     汉朝元帝时,刘显很得皇上的宠幸,被任命为中书谒者令,一时权倾朝野。他专横跋扈,奸诈邪恶,朝野百官都唯恐得罪他,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也对他阿谀奉承,敢怒而不敢言。
        过了几年,元帝驾崩了,成帝即位,刘显失宠,被降为中太仆,不再掌握大权。匡衡和张谭写了奏章,历数刘显的罪行,请求免除刘显的官职。司隶校尉王尊很是厌恶他们的这种行为,上奏皇帝说:“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位列三公,掌握五常九德,职责是辅佐朝政、统领群臣、推广教化、使民风民俗美好。元帝时,知道中书谒者令刘显独断专权,作威作福,胡作非为,没有什么害怕、顾忌的,是国家的祸害,当时不上奏皇上请求惩罚他,却对他曲意奉承,随声附和,欺骗皇上,让奸邪之徒祸国殃民,没有尽到大臣的责任。皇上您即位后,匡衡和张谭举报刘显的罪过,不说自己没有对朝廷尽忠,反而说先帝任用了奸臣,甚至说大臣们害怕刘显胜过敬畏皇上。贬低皇上抬高大臣,这真是太不应该了!”
        匡衡听到王尊弹劾自己的消息,既害怕又惭愧,请求皇上免除自己的官职。成帝因为刚刚即位,不想重惩大臣,下令御史丞调查此事。御史丞认为王尊区区小官,竟敢弹劾丞相,便上奏皇上:“王尊妄议前朝事,陷害大臣,侮辱宰相和公卿,实在是对皇上不敬。”成帝于是下诏降王尊为高陵令。
        王尊对朝廷一片忠心,竟因此而遭贬。
        后来,成语“无所畏忌”用来形容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