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不可救药
成语故事

不可救药11.jpg

成语解释: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成语来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大雅·板》是周朝大夫劝诫同僚及君王的诗。在这首诗中,作者用“不可救药”来形容当时周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状况,表示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到了无法用言语来劝诫、无法用药物来救治的地步。

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病情严重到无法用药医治,后来引申为事情发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形容人的恶习、坏毛病已经到了难以改正的程度。

比喻意义:

        除了直接描述病情或事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外,“不可救药”还可以用来比喻某人或某事物已经坏到了极点,无法挽救或改正。

近义词:

        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无可救药、不治之症等,都表示事情或状况已经严重到了极点。

反义词:

        药到病除、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等,则表示事情或状况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或改善。

成语辨析:

        “不可救药”和“病入膏肓”都表示事情或人的状况已经严重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但“不可救药”更侧重于强调无法用任何方法来救治或改善,而“病入膏肓”则更侧重于形容病情已经深入到了身体的内部,难以治愈。

文化内涵与智慧:

        “不可救药”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趋势,一旦事情发展到了某种程度,就很难再改变其方向或结果。“不可救药”就是用来形容这种无法逆转或改变的状况。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避免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救药”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

不可救药1.jpg

成语故事:

        周王朝时代,周厉王(姬胡)生活奢侈,暴虐无道,轻信小人,疏远贤臣。每天饮酒作乐,不理国家大事。
        有个为人正直的老臣,名叫凡伯。眼看由于厉王的荒淫无道和对百姓日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国家的社稷江山将毁于一旦,多次上奏,劝谏厉王要善待百姓,但不是被那些奸臣阻挡,就是厉王假托身体不好不上朝。
        有一天,又逢上朝之日,凡伯早早就赶到朝堂,等候朝见厉王。上朝开始了,凡伯刚想上奏,那些奸臣就纷纷赶在凡伯之前声称上奏,故意拖延时间。
        果然,厉王听了几个大臣的奏禀后,便托辞身体劳累,起驾回宫了。凡伯想要赶上去,已经来不及了。
        奸臣们一见此情,便“嘿嘿嘿……”地嘲笑着说:“追上去呀,快追上去呀!嘿!好一个忧国忧民的忠臣,怎么不追到后宫去呢!哼,真是没事找事。”
        凡伯一听,愤怒极了,满腔怒火一下喷泻出来。他指着那些奸臣的鼻子,大骂道:
        “你们这些奸臣贼子,如此胡作非为。我老夫忠诚恳切地要劝谏大王,而你们还有脸对我冷嘲热讽。不是我老糊涂了,恰恰是你们把祸患的苗子当儿戏。灾祸还未到来时,还可以预防,当灾祸的火苗变成熊熊烈焰时,就无法救治了。这大火将把你们统统烧死。你们现在作恶多端还要耍威风,简直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了。周朝的江山将要败在你们的手里。真是可悲啊可悲!”
        果然,不多久,百姓们对周厉王的残酷统治忍无可忍,他们团结起来,组成起义军,打进王宫,活捉了厉王,并把他流放到彘(今山西霍县)这个地方,一直住了14年后死去。
        后来,“不可救药”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