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不因人热
成语故事

不因人热11.jpg

解释: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出处:

        东汉·班固《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来源与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位名叫梁鸿的隐士,他非常有学问,但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世俗为伍。有一次,他来到一个朋友家里做客,看到朋友家的灶台上正烧着火,准备做饭。梁鸿并没有趁机利用那已经生起的火来做饭,而是选择自己重新生火。他说:“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意思是,我梁鸿不会依赖别人的热火来做饭。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引申出这个成语的两个主要意义:一是指一个人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合作或依赖他人;二是指一个人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不依赖别人的帮助或资源,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事情。

比喻意义:

        “不因人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一个人不依赖别人,有自己的主见和行动力,不愿意随波逐流或者依赖他人的资源和帮助。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或合作。

近义词:

        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反义词:

        依赖他人、寄人篱下

辨析:

        “不因人热”与“自力更生”都表示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和发展。但“不因人热”更侧重于形容人的性格和处世态度,强调不愿意与人合作或依赖他人;而“自力更生”则更侧重于形容人的能力和努力,强调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和改善生活。

不因人热2.jpg

故事:

        东汉章帝时,有位读书人名叫梁鸿。他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他父亲曾做过官,后来客死他乡,他家里便一天天贫困起来。
        梁鸿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读书十分刻苦,在家乡便逐渐有了一点名气。过了几年,他来到京城进入太学(汉代最高学府,专门教授儒家经典)求学。由于他家境贫寒,为了补贴生活,在课余他还到上林苑去替人牧猪,因此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很看不起他。但梁鸿并不把这些纨绔子弟放在眼中,性格十分孤傲,即使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独自烧炊。
        有一次,他的一个太学同学生火做饭后,看到梁鸿还没有生火,便友好地请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以减少麻烦。梁鸿却不领他的情,大声说:“对不起!我不要!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的炊具煮饭。”梁鸿说完,在自己的灶上重新生火煮饭。
        三年后,梁鸿从太学毕业,回到家乡,找了个丑姑娘孟光结婚,到霸陵山隐居。有一次他有事路过洛阳,写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了统治者,遭到追捕。梁鸿携孟光逃到吴地(今苏州地区)为人佣工舂米,穷困不堪,最后病死在异乡。
        后来,“不因人热”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威。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个人的品德和修养,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行动力,不应该随波逐流或者依赖他人的资源和帮助。“不因人热”这个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要盲目跟风或者依赖他人;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