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不自量力
成语故事

不自量力11.jpg

成语解释: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估测)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左传》中的这段文字描述的是郑国与息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息国的国君因为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国家的实力,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用来形容那些不切实际、盲目估计自己能力的人。

引申意义:

        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不要盲目行事,以免因为过高的自我估计而导致失败。这个成语常用于劝说他人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

比喻意义:

        比喻实力差很多的弱者去挑战非常强大的对手,结果必输;形容做事之前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导致事情难以成功。

近义词:

        蚍蜉撼树、螳臂当车、以管窥天

反义词:

        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成语辨析:

        “不自量力”和“目空一切”都有过高地估计自己力量的意思。但“不自量力”重在强调对自己力量的错误估计,“目空一切”重在形容高傲的态度,狂妄自大,蔑视一切。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只有准确地评估自己和对手的实力,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企业竞争,都需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力。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加明智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不自量力1.jpg

相关故事:


        齐国有个贵族孟尝君田文,齐王封给他薛邑(今山东滕县东南)的土地。有一次,强大的楚国大举进攻薛邑。孟尝君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向齐宣王求援。
        这时,齐国大夫淳于髡出使楚国回来,正巧路过薛邑。孟尝君听说淳于髡来了,非常高兴,亲自前往迎接,并把他接到自己的府中。
        孟尝君亲切地对淳于髡说:“现在楚军正对我这个小小的薛邑发动进攻,眼看城池即将不保,希望先生回去能请齐王支援,否则田文只怕再没有机会在这里接待先生。”
        “您放心,回到都城,我一定在君王面前为您请命。”淳于髡安慰孟尝君说。
        军情紧急,淳于髡只在薛邑休息了一会儿,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都城临淄去了。
        齐王见到淳于髡出使回来,就问他:“在楚国,你见到了些什么?”
        淳于髡巧妙地回答说:“楚国的人有点不近情理,而我们的孟尝君却有点自不量力。他不管自己的实力能否保卫领地,就在那里建造了先王的宗庙。现在楚军猛攻薛邑,先王的宗庙早晚会被毁了。”
        齐宣王一听,大惊失色,叫道:“原来先王的宗庙是在薛邑啊!那儿不能失守!”
        于是,他马上派出援军,连夜赶到薛邑。楚军见齐军援军已到,无心恋战,退兵回国了。薛邑逃过了一场大难。
        后来,人们便用“不自量力”这个成语,来指不能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