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不拘小节
成语故事

不拘小节11.jpg

成语解释:

        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成语出处:

        《后汉书·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个人叫虞延,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但他很好学,曾在县里的富人家里当过小工,后来他又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当上了小官。当县令时,他公正无私,不畏权势,不计较个人得失,很受人们的爱戴。后来,虞延因政绩突出被提拔到京城去做官。在京城,他仍然保持自己的品格,对下属很宽容,不拘小节,允许他们犯一些小错误,受到下属的尊重和喜爱。

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性格开朗,不计较小事情,能够在大事上表现出色。

比喻意义:

        不拘小节也常用来比喻那些不看重琐碎小事,而能着眼于大处,有远见卓识的人。

近义词:

        不衫不履、不修边幅、拓落不羁、落拓不羁、不拘形迹、洒脱不拘、不拘细节

反义词:

        缩手缩脚、谨小慎微、锱铢必较

成语辨析:

        “不拘小节”和“不拘形迹”都表示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但“不拘小节”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并且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气度;“不拘形迹”多指人与人相处时的随便,不拘泥于形式和礼仪上的小节,多用来形容人的言行。

文化内涵与智慧:

        不拘小节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智慧,即“抓大放小”。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关键的事情上,而不要被琐碎的小事所困扰。这种智慧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不拘小节也体现了宽容和大度的品质,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故事:

        虞延,汉朝时陈留郡人。身高八尺六寸,力大无穷,能独力扛起大鼎。为人敦厚淳朴,是个认大理不拘小节的人。
        当时王莽篡政,宠爱魏贵人,魏氏族人亲友,借此在乡里横行不法,地方官府不敢招惹,百姓更是敢怒而不敢言。虞延那时正担任户牖亭长那样的小官,对魏氏家族为非作歹十分愤怒,就率领手下的士卒,直接冲到魏家抓人。魏家因此十分恼恨,虞延也很长时间得不到升迁。
        光武帝登基后过了一段时间,虞延升为洛阳令。皇后的弟弟阴就就任在洛阳。阴就的门客中有一个马成,依仗国舅府的势力,奸淫妇女,劫掠财物,把地方扰得不得安宁,百姓恨得牙痒痒的。虞延即下令逮捕马成,将他抓到县衙拷问。
        阴就家知道县令抓了自己的门客,感到面上无光,屡次写信给虞延,要他释放马成。虞延硬是不给国舅爷面子,每收到一封信,就多打马成二百下,阴就又羞又恼,就向皇帝姐夫诬告虞延抓的许多囚犯是冤枉的。皇帝于是亲自查讯囚犯。虞延命令囚犯们:“有冤屈要申诉的,站在东边;其他的站在西边。”马成以为有国舅撑腰,可以蒙混过关,就向东边走过去。虞延见了,勃然大怒,也顾不上皇帝就在面前,大步上前,一把揪住马成,大声喝斥:“你是一条大蛀虫!你依仗权势、目无王法,现在还没讯问完,你应当受法!”马成大喊冤枉。皇帝身边的侍卫见虞延竟敢如此放肆,手持长戟就要刺虞延。
        皇上察看虞延的情景,看出他不是挟私报复,没有冤枉马成,就喝退了侍卫们,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咎由自取!”几天后,马成被斩首。
        这件事情后,以往嚣张跋扈的外戚们,都吓得不敢违犯法纪了。
        后来,成语“不拘小节”,被用来指人举止洒脱,不拘泥于琐事。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