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不欺暗室
成语故事

不欺暗室11.jpg

成语解释:

        “不欺暗室”原意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后来泛指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原则,保持诚实正直的品格。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体文献可能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都与古代的道德教诲或历史故事有关。它强调了个人品德的修养,即便在无人知晓的环境下,也能恪守道义。

成语来源与引申意义:

        成语的来源往往与古代的典故、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紧密相关。对于“不欺暗室”,其引申意义在于强调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应该是内在的、自发的,而不是仅仅在外界监督下表现出来的。它鼓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诚实和正直。

比喻意义:

        “不欺暗室”也可以用来比喻一个人在独处时,或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原则,不做任何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等,表示行为正直无私。

        反义词:欺暗瞒明、偷天换日等,表示行为不端、狡猾欺诈。

成语辨析:

        在使用“不欺暗室”时,需要注意与“欺暗瞒明”等反义词的区分。前者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诚实正直,后者则指在背地里做见不得人的事情。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它强调了诚实、正直等美德的内在价值,并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美德。这种智慧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塑造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欺暗室1.jpg

故事:

        春秋时,一天晚上,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正坐在宫中和他的妻子闲谈,忽然听到有马车行驶的响声从东面传来,大约在宫门前却不响了。隔了一会,又响着往西边去了。
        卫灵公问南子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这是一辆马车经过宫外,坐车的人很可能是大夫遽伯玉。”南子回答说。
        “你为什么猜想是遽伯玉呢?”卫灵公问。
        南子说:“我听说过,凡臣子经过王宫门前,都有下车致敬的礼节。忠臣孝子,他们表里如一,决不在大众面前哗众取宠,也决不在没人的地方作出暗昧之事。遽伯玉是我国的贤臣,最守礼节。马车路过宫门,他一定下车致敬,过了宫门,他再赶车而去,所以我猜想必定是他。”
        卫灵公为了证实南子的话,派人去调查,结果路过宫门的确实是遽伯玉。但他欺骗南子说:“我派人去调查过了。刚才确有马车经过宫门,但那人不是遽伯玉,你猜错了。”
        南子听了,向卫灵公祝贺说:“大王,那太好了!本来我以为卫国只有一个贤人遽伯玉,现在至少有两位了,祝贺大王又得了一名贤臣。”
        卫灵公听了,无可奈何地把真相告诉了南子。
        后来,“不欺暗室”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在没有任何人看见或知道的情况下,也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