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不为五斗米折腰
成语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11.jpg

成语解释: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代李白《将进酒》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中也有提及类似意境,即不愿为了权贵而失去自我。

成语来源:

        说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他生性淡泊,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在任职仅仅八十多天后,便留下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后,愤而辞职。自此,陶渊明开始了他隐居山林的生活,再也没有踏入官场。

引申意义:

        此成语用来表示有骨气、有尊严的人不会为了微薄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它鼓励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人格尊严。

比喻意义:

        “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其中,“五斗米”代表微薄的利益或地位,“折腰”则象征屈从或失去原则。

近义词:

        近义词有“不为斗米折腰”、“不失气节”等,都表示在困境或诱惑面前保持气节和尊严。

反义词:

        反义词有“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等,表示为了利益或地位而放弃原则,对权贵或强者谄媚奉承。

成语辨析:

        在使用“不为五斗米折腰”时,要注意其强调的是在面对微小利益时的坚定立场和原则性,而不是简单的拒绝或放弃。同时,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那些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人。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道德、气节和尊严的高度重视。它传达了一种不受物质诱惑、坚守精神追求的人生理念,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骨和智慧。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    

成语故事:

    陶渊明是东晋的大诗人。他写的诗大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读来质朴自然,而又非常精炼,有着独特的风格。他所以爱写这样的诗,与他的出身、经历和处境有很大的关系。
        陶渊明出身大族,祖上世代为官。父亲也当过太守,但在他8岁时死去了。接着,母亲也在他12岁时死去。从此家道衰落,生活困顿。当时盛行门阀制度,门第高的人才能当大官。陶渊明家已失去当年显赫的门第,纵有真才实学,也难以在官场发迹。
        后来,他在别人的推荐下,做过几任小官。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秋,他迫于生计,到彭泽(今属江西省)当县令。
        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来督察。督邮不过是太守的属吏,职别不高,但因代表太守来县乡督察,所以权势很大。这次来的督邮又是个很傲慢的人,自以为了不起,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县吏赶紧去禀报陶渊明。陶渊明很清高,对这种趋炎附势的人最瞧不起,但也只能去见他。
        正要去时,县吏对他说:“大人,去见督邮必须穿上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一种官饰)。不然,督邮会在郡守面前说你坏话的!”
        陶渊明听了这话,无法忍受,长叹一声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了彭泽。屈指算来,他当彭泽令不过80多天。
        原来,“五斗米”是指当县令的微薄俸禄,“乡里小人”是指像督邮那样依势欺人的官吏,“折腰”即弯腰,指下拜行礼。陶渊明宁可弃官,也不愿向乡里小人弯腰下拜,表示他很有骨气。此后他归隐田园,亲身从事耕种,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这一成语,用来表示清高和有骨气。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