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成语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时期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也是西域都护班超的故事。他出生于汉中郡城固,即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他开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为汉代西域经营产生了深远影响。看来,不进“虎穴”就不得“虎子”啊!
引申意义:
人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比喻意义:
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近义词:
亲临其境
反义词:
胆小如鼠、胆小怕事
成语辨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亡羊补牢”不同,前者强调只有勇敢面对危险,才能获得成功;后者则强调在出现损失后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再次受损。两者都有积极的意义,但侧重点不同。
文化内涵与智慧:
1. 勇于探索:这个成语鼓励人们要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即使面临危险和困难,也要有决心和毅力去克服。
2. 实践与真知: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经验。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知行合一”思想的一种体现。
3. 智慧与决断: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决断力来制定和执行有效的策略。班超在面临困境时,能够迅速制定出火攻的策略,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决断力。
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智慧和勇气,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鼓励人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以获取真正的知识和成功。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决断力来应对。
成语故事:
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郡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公元73年,班超被奉东都尉窦固任命为假司马,带一支部队出征匈奴,大胜而归。窦固见他很能干,便又派他带领36人的代表团出使去西域各国进行联络工作。
代表团先到鄯善国。开始时,国王十分敬重班超,招待非常周到。过了些天,忽然态度冷淡起来。什么原因呢?
班超设法从胡人的接待人员那里打听到消息,原来北方匈奴也派人来了,对鄯善国王施加了压力。这样,国王就摇摆不定,不知同哪方面接近好了。
班超见情况紧急,赶紧召集36名将士商量对策,他说:“匈奴使者到这儿才几天,国王就冷淡我们,假如迫于匈奴的压力,把我们都抓起来交匈奴,恐怕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你们看,怎么办?”
众将士一听此话,立即表示:“情况紧急,是死是活,由大人拿主意!”
班超激动地站起身,果断地说:“好!不进老虎窝,就抓不到小老虎,不冒点生命危险,就得不到成功。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夜用火攻匈奴驻地,趁他们晕头转向时,就消灭他们。让鄯善国王震惊,这样我们就大功告成,取得了外交上的主动权了。”
到了夜晚,班超带领将士,悄悄包围了匈奴驻地,带火烧着了他们的住房,烧死了100多个匈奴人。并奋力死战,把三十几个冲出火阵的匈奴使者和随从也杀死了。
第二天一早,班超带了匈奴使者的头颅去见鄯善国王。国王一见,万分震惊,立即表示愿与汉朝永结友好。班超出色地完成了出使西域的使命,凯旋而归。
后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不去冒险,不亲自历经艰难困苦,就不能取得重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