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日下:指京城。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旧时也指天下无双。
出处:
《京都赋》:“觅篛之所无,乃与五方交争競,蹄良马,缮车舆,器物以充其下,賨幏以蕃其内,俊乂列职,以听其令,唯至人之为能,下民之所服。举先王之桑梓,揆流俗之失所,故缀耕之民,或佚耒耜,侧闻王者之逸豫,甘心敝帚,终无他虑,天下氏定,正朔所在,典籍所纪,咸于中土。盖日下无双,含垢藏疾,蓄其馀秽,豨莶薋菉,以自润澧,此其土宇,非独使之也。”
来源:
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用于形容某人在特定地域(通常是京城或中心地带)内无人能及,才能卓越。
引申意义:
除了形容人的才能出众,这个成语有时也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事在特定范围内独一无二,无可匹敌。
比喻意义:
比喻在某一范围内非常突出,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人或物。
近义词:
举世无敌、天下无双、天下第一
反义词:
碌碌无能、平平无奇
辨析:
在使用“日下无双”时,要注意与“天下无双”的区别。两者都表示非常优秀、独一无二,但“日下无双”更强调在某个特定地域或范围内,而“天下无双”则强调在整个世界或广泛范围内。
文化内涵与智慧:
1. 地域文化:成语中的“日下”通常指的是京城,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京城的重视和中心地位的观念。京城作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源,因此“日下无双”也反映了人们对京城人才的赞誉。
2. 人才观念:这个成语表达了对才能的高度赞扬。在古代中国,才能出众的人往往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推崇。通过赞美某人的才能“日下无双”,人们表达了对卓越才能的向往和追求。
3. 比较与鉴别:成语中的“无双”意味着独一无二,无可匹敌。这要求人们在评价事物时要有比较和鉴别的眼光,能够识别出真正优秀、独特的人或物。
4. 谦虚与自省:虽然“日下无双”是对才能的极高评价,但它也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时要保持谦虚和自省。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无双,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5. 智慧与策略:在古代社会,政治斗争和策略运用是常态。一个人要想在京城这样的地方脱颖而出,成为“日下无双”的人才,不仅需要卓越的才能,还需要高超的智慧和策略。因此,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
故事:
有个名叫伏挺的人,从小聪慧过人,7岁就能通晓《论语》。他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好,还喜欢摹仿宋诗人谢灵运的五言山水诗,写的诗往往被人误以为是谢灵运的作品。有个散文家任昉,是他父亲的好朋友,经常夸他,说:“这个孩子日下无双(在京城里找不出第二个)。”梁武帝萧衍见了他,也十分赞赏,把他叫作孔子的学生颜渊,让他做参军。这参军是王府和将军府中的重要幕僚,他担任这个职务时才18岁。
伏挺性格温和,与世无争,朝中官员都能与他友好相处。他在家里开办《论语》讲座,满朝官员都来听他的课。他后来因收受别人的贿赂,害怕被查处,逃到外面做道士躲了起来,直到被朝廷赦免才敢露面。当时有个邵陵王萧纶,是梁武帝的第六个儿子,也博学多才,喜欢写诗作文,他见伏挺是个人才,就与他交为知心朋友。伏挺在他的劝说下还家归俗,重新做起官来。
伏挺死后,留下《迩说》十卷,文集二十卷。
后来,“日下无双”这一成语,用来指才能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