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日行千里
成语故事

日行千里11.jpg

成语解释:

        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成语出处:

        《魏书·吐谷浑传》:“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的传说和历史有关。据史书记载,吐谷浑是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曾经得到了一匹来自波斯的神马。这匹马被放入青海后,与当地的马交配,生下了一种能够日行千里的马,被称为“青海骢”。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并形成了“日行千里”这个成语。

引申意义:

        除了字面意思外,“日行千里”还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进步神速,或者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迅速,或者形势的急剧变化。

比喻意义: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速度非常快,进展非常顺利,或者能力非常强大。它可以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表达对其高速、高效或高能的赞赏。

近义词:

        一日千里、急如星火、风驰电掣等,都表示速度非常快或进展非常迅速。

反义词:

        慢条斯理、蜗牛爬行、停滞不前等,都表示速度非常慢或没有进展。

成语辨析:

        “日行千里”与“一日千里”意义相近,但“日行千里”更强调每天的行进距离,而“一日千里”则更强调在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或进步。两者在使用上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而有所选择。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在古代,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因此能够日行千里的马被视为珍宝。这个成语也鼓励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高效率和高速度,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注意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只有正确地利用资源和条件,才能实现高效和高速的目标。

成语故事:

        古代鲜卑族一个部落的首领涉归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吐谷浑,老二叫若洛廆。涉归死时,若洛廆接替了他父亲的位置,吐谷浑分到七百户牧民。
        有一天,吐谷浑与若洛廆双方的马群互相斗殴,若洛廆派人去对吐谷浑说:“父亲已经给我们分了家,你为什么不走远一点!”
        吐谷浑对那人说:“马是畜生,马斗而怨人,没有道理。既然他这样说了,我就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说完,带着他的牧民离开了祖籍地辽东,向西方走去。
        若洛廆后悔把哥哥撵走,就派大臣去把他追回来。
        吐谷浑对追来的大臣说:“你如果能够把我的马群赶回去,我就跟你回去。”
        那大臣的手下人把吐谷浑的马群拼命往东赶,赶了几百步,群马忽然长嘶短鸣,掉头向西狂奔。
        吐谷浑于是再也不肯回去,率领他的牧民继续向西方走去,到了青海的草原地带,以肉酪为粮,庐帐而居,自成一个部落。
        吐谷浑部落的这次大迁移正值西晋末年。后来,这个部落逐渐壮大发展,并且逐渐被汉人同化,到了唐代,他的后代诺曷钵被招为驸马,封为青海王。
        吐谷浑当年曾经得到几匹波斯草马,他把它们放入青海湖里,繁殖出一种青白色的马,这种马能够“日行千里”,人称“青海骢”。
        后来,“日行千里”这一成语,用来形容速度极快。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